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综述陈星群北京大学哲学系mist.DOC

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综述陈星群北京大学哲学系mist.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综述陈星群北京大学哲学系mist

PAGE \* MERGEFORMAT 3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综述陈星群北京大学哲学系mist@2009年12月26日上午,第二届“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市锡华商务酒店开幕。这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协办。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浙江等地高校、研究机构的40多名计算机学学者、逻辑学学者、语言学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外还有多名来自北京高校的学生也旁听了此次会议。会议进行得严谨而又不失轻松,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并对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交叉研究如何开展进行了热烈讨论。研讨会于次日中午12点结束。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天是学术报告,第二天是专题报告和座谈讨论。1、学者们的研究现状学术报告涉及的范围包括中外语言的研究以及语言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研究的理论、应用和技术实现。第一天的学术报告分为五组,前四组各有三场报告,最后一组有两场报告。每个报告结束后都有5分钟左右的听众提问。第一组报告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洪君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郭锐教授做了题为“汉语虚词研究中的逻辑问题”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衍推和虚词句式的语义之间的关系。郭教授认为可以从衍推角度来解释“连……都……”句、“一量词+否定词+VP”句和“只”字句的多语义等语言现象。郭教授总结道,自然语言的语义表达常常用到推理,其中衍推尤其是语用衍推是常用的手段,因而在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中,衍推是一个很有用处的概念。此外郭教授略谈了语义等值和虚词语义的问题。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理论语言学研究所的熊学亮教授作的是题为“构式中义元组合和动词用法嬗变的LF效果”的报告。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和语义规则无法解释乖戾语言现象,这是构式语法理论产生的原因。熊教授对Goldberg的构式定义表示支持,并提出以是否“增效”作为构式研究是否具有意义的鉴别标准。最后熊教授对汉语中的“吃+NP”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乖戾现象提供了它们字面上所不具备的新信息和相关背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袁毓林教授作了题为“‘Neg+Wh+VP’和‘Wh+Neg+VP’意义同异之辨”的报告。疑问词不表示真性疑问的时候,在现代汉语中允许把它们放在否定词之后用来否定全部,也可以放在否定词之前表示全部否定。袁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对这些语言现象的考察。袁教授分析了疑问词Wh的周遍性意义(即全称意义)产生的原因。第二组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研究室主任邹崇理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刘扬老师做的报告是“中文概念词典与语义探索”。刘老师介绍了自己所负责的中文概念词典项目,以及它与WordNet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关系。刘老师指出,中文概念词典不仅是一个双语WordNet,它还反映了汉语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处理中文信息。最后,刘老师还谈到语义知识库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实际因素。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闵敏博士做的报告是“关于形容词的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张博士指出,逻辑学对形容词的经典处理方法在某些表示相对关系的形容词上是不恰当的。张博士的逻辑系统根据相对性质词和绝对性质词的区分,把形容词处理成一种限定,通过性质词对谓词的复合来刻画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张晓君博士做了题为“论广义量词的对称性”的报告。张博士的研究处理了自然语言中出现的多种量词“一个、这个、某些”等等,对这些量词的性质做了研究。在报告中张博士主要介绍了这些量词的对称性、单调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组报告由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王厚峰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张化瑞老师做的报告是“自然语言定义中的潜在逻辑问题”。张老师以区别词和副词的兼类为例,对自然语言中的含糊性作了分析。张老师认为,可以把兼类看作是并运算而不是交运算。这种处理没有使问题更复杂,没有引入新的子类;这种集合论定义方式和语言学家通常做法中持有的思想是一致的。最后,张老师还谈了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叶文曦副教授作了题为“汉语语义范畴层级及其逻辑语义后果”的报告。叶教授借用罗什的范畴化原型理论来研究语言语义范畴。叶教授重点分析了抽象级语义范畴参与语义组配,指出汉语并列式字组内部组配成立的条件是“同级”,并总结出组配后两个语义范畴的界限是否清晰的条件。最后,叶教授列出了两个难以用逻辑方法处理的语言现象:汉语中的“连及”现象,以及对并列短语“坚白”和偏正短语“白马”的无差别处理。浙江省台州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聂文龙老师作了题为“汉语理解的逻辑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的报告。聂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汉语推理理解系统的计算机实例,对普通的句子作了分析演示,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A喜欢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