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 咬文嚼字
????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感受李密陈情的艺术。
??【学习重难点】
????1、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息”、“逮”、“寻”、“逋慢”、“区区”、“卒”。
???2、虚词“见”、“以”、“之”、“于”。
?【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陶渊明在其《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实际上这只是他的一种读书方法:泛读、浏览。古人在吟诗作赋时常常会咬文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这种炼字炼句的真实写照。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咬文嚼字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锤炼,更是一种执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2.背景探寻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3.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带有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艺随笔,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名言警句
有关“苦吟”的名言
1.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2.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方干《赠喻凫》)
3.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4.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郑板桥《词钞自序》)
5.世人著述,不能无病。(曹植《与杨祖德书》)
6.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李渔《闲情偶寄》)
美丽的思想 亲切的交流
朱光潜先生的文章结构一般都极为简洁明了,但所阐述的思想却极为深刻清晰。这归之于他执着而求真的精神。《咬文嚼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三点颇值得称说。
其一,作者持论公允,且能深入浅出。我们读文,总时时有这样的感觉,他的例子信手拈来,从容不迫,意态安详。他的说理点到为止,生怕读者厌倦,给人以理性的认知而不抽象,于生动的例证中寄以一种精当的概括与小结,故而能见出归纳与理性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喜悦。这是一种难得的大家风范!
其二,作者以自然的文风与交谈的姿态,建立与读者之间亲切而平等的关系。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来源于作者把他的思想无保留地袒露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思想的运动与美的和谐的展示;二是源于他对文学事业的一腔热情;三是作者深知文学是娇贵的宠儿,唯有细心地保护,深心地玩索,朝夕地厮磨,才能深入它的细腻而实际上极其脆弱的敏感的心灵。
其三,作者见解独到而新颖,很能启人智慧。如对“咬文嚼字”四字的理解,作者能从庸常的理解中,挖掘出它的积极意义,赋予它以文学的谨严精神,故而耐人寻味。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模仿、可依个性与审美的对外对内的审度方式。朱先生深深懂得创作的机制与心理,用一种平和的理性形式还原或阐释着创作的非理性过程与情感化的积累以及激情的喷泻的情形。他打破了文学理解上的神秘性与贵族气,使其通俗化为一般人能够接受并能欣赏到的形式,从而为我们呈现出文学理解与欣赏上的一种由独秘兴会、不可言传到可描述、可言传的公开。
类文品悟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