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两首1和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古诗两首1和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或古迹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结合诗人经历思想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本诗中的古迹是什么? 羊公碑 羊公碑为什么叫“堕泪碑”? 羊公因古今贤者包括自己湮灭无闻而伤悲。望其碑者无不掉泪,因名“堕泪碑”。 作者见此古迹是什么表现? 读罢泪沾襟 3.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 《山居秋暝》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 《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感慨,先虚后实,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 拓展: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补充注释: 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写此诗时,杜甫远离故乡,“飘泊西南天地间”。 本诗怀的古迹是什么? 昭君村 咏的史实是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与诸子登岘山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 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吊古伤今 抚今追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黄昏里大漠中独有昭君的坟墓草色长青。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咏昭君村,怀昭君事目的何在? 昭 君 绝代佳人,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 人 才华横溢, 不被重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不被元帝赏识,他不被朝廷重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