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蔡若峰
马来西亚韩江学院课程:中国文化史研究教授:孙立尧 教授题目:从《孝经》谈古代的孝治天下策略名字 :蔡若峰 (CHUA LEOK HONG)学号 :IMG 1208161邮址:chua1234@引题:“孝”在中华文化史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份。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都是从儒学中“孝道”精神贯彻落实而成的。每一种文化学说,无不拥有深深的“孝与德”思想的铸刻痕迹。《孝经》是儒学十三经的其中之一,虽然全书共只十八章,不足两千字。但是它却是儒学伦理践履的圭臬。所有王权、政治、伦理、社会阶层之礼法无不受到它深深的影响。要从《孝经》谈开古代孝治天下的策略就有必要了解作者与表关的历史背景。此经的作者已不可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者说是孔子或是曾子所著,也有者说是孔子门徒所写。根据学者蔡方鹿认为:《孝经》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在孔子和门人思想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1)。这是因为《孝经》的主体思想是环绕着五个阶级所阐述的,而这与战国时代五个主要的官职名称十分吻合之说,是有其根据的。(1) 蔡方鹿:《〈孝经〉论述》,《中华孝道文化》,巴蜀书社, 第130页, 2001。顾名思义,《孝经》本是一本讲究孝道的书。但是从政治的层面看来,本经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以孝治天下,通过安定家庭来使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策略,而非只是单单讲“孝”而已。换言之,它是古代君主通过孝德、礼法来形成一种社会层面的规范与约束,进而紧紧地掌握着政权。1) 《孝经》把孝德思想,从上向下贯彻。明朝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2) 古代是属于农耕社会,要从事农耕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做为辅助。因此一个家庭中,男性就成了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支柱。重男轻妇女的观念由此而来。男性,即是人力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养儿育女,也着眼在于提供家庭足够的人力资源。也只有使社会的最小单位 – “家”这安定下来,才能使国家社稷处于稳定的局面。 而《孝经》强调以孝德思想为主,将使每个家庭的成员对本身的家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使大家长掌握实权。如此一来,家庭便会趋于安定的状况,也直接地减低使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 《孝经》中的《五刑章第十一》里: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阐明了“不孝”是最大的罪过。这一章让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深爱“孝德”思想的影响,进而树立起了一家之主在一个农业家庭的单位里的威严。大家长的意见,往往就是指令。而孩子们通常都不会轻易地违背父母。《圣治章第九》里:“ 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强调人伦始于父亲,而人的各种品行中,没有比孝行更加伟大了。而各种孝行之中,又以尊敬父亲(一家之主)为最重要的了。(3)(2) 明朝吕维祺:《孝经或问》 ,古籍, (网址: HYPERLINK /streamcn \l page/n14/mode/2up /streamcn#page/n14/mode/2up)(3) 胡平生、陈美兰译注:《孝经、礼记》,中华书局,第257页,2010年1月北京第六次印刷。敬畏天地,孝顺父母的思想因此得以从上向下始终贯彻。这种思想直接地从上层(领袖或父母)牢牢地控制着下层(百姓或子女)。2) 《孝经》把“孝道”与“封建法治”之相互联系。 在中华文化中,封建的宗法社会虽然为现代人所诟病。但是如果综观全局,它可是文化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如果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胥赖于封建的宗法制度也不为过。别忘记,它对于塑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有着不可以或缺的重要性。从另一个层面看来,它对社会起着稳定的作用,而社会上的稳定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要分析文化与历史,不应该忽略当时的客观因素,也不应该以当今的社会观念与价值来评估,这将会失之偏颇。孔子和孟子都提倡“仁”政治天下,而《孝经》与孔孟的基调相同,讲的都是治天下的策略。因此,孙景坛在《百家争鸣新论》中曾认为:《孝经》应是百家争鸣的一个学派,或至少要应做为儒学的一个分支。不过,若从严格的学术意义来讲,还是将其定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较为合理。因为孔儒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政”,而《孝经》是“孝政”。(4)《孝经》的主轴在于“孝德”,但是自古以来受到各政权君主的追捧,里头的“政治因素”自不待言 。如果把《孝经》里18章仔细分析,其中的16篇章全都是围绕忠君、事君和宣扬君权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君主们的热烈推广《孝经》与它的“孝治天下”不无关系。 (4) 孙景坛:《〈孝经〉理读》自序, 第一章,第三段 (网址: HYPERLINK /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10:2012-08-14-03-42-20catid=19:2012-01-22-05-39-50Itemid=24 /index.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