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努力实现铬渣无害化处理
努力实现铬渣无害化处理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着手制定关于铬渣污染防治方案,以期在2008年年底前实现铬渣无害化处理,在2010年年底前实现铬合物的清洁生产,在2012年基本完成铬渣污染场地的治理和恢复工作,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保障。现有的 HYPERLINK /2010122415375931265.html \t _blank 铬盐生产企业,在2005年年底前,应实现新渣全部解毒处理或综合利用。对已堆存的铬渣,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重点保护区域内现有堆存铬渣的处理;2006年年底前,完成所有10万吨以内的原有堆存铬渣的处置;2008年年底前,完成所有铬合物企业历年堆存铬渣的无害化处理,彻底清除原有铬渣的污染源。 铬盐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鞣革、颜料、木材防腐、电镀、制药、有机合成、染料、化学试剂、陶瓷、玻璃、石油开采、印刷制版、催化剂、磁性材料、火柴、 HYPERLINK /2007112111060429649.html \t _blank 金属缓蚀、金属抛光等方面。其产品与10%商品品种有关,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铬盐在医疗保健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开发应用被日益重视。铬为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其作用是激发胰岛素,从而促进糖和脂肪代谢,治疗低血糖症及糖尿病,降低血糖及甘油三酸脂,治疗Ⅱ型糖尿病,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19世纪后期,美、德、英等国家已有相关规模的铬盐生产。20世纪40年代中期,世界年产量以重铬酸钠计为100~110Kt/a。中国铬盐工业起步较晚,铬盐产品长期依靠进口。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电镀工业需要,上海开始用进口重铬酸钠作原料,采用人工括片方法生产有限量铬酸酐。此后由于轻纺工业的发展,铬盐需要量日益增长,自1958年起上海浦江化工厂、天津同生化工厂及济南裕兴化工总厂相继用国产青海矿及越南矿小规模土法生产重铬酸钠。生产工艺为传统的 HYPERLINK /2010122114452906348.html \t _blank 铬矿氧化焙烧———硫酸酸化工艺,焙烧填充料采用单一白云石,单位排渣量高达4t/t。所用设备为人工操作反射炉及敞口蒸发锅等,极为简陋,操作环境恶劣,铬疮、鼻炎等职业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劳动保护问题十分严峻。 1961年,上海、锦州及天津等地先后采用回转窑焙烧铬矿。1962年,上海对铬矿焙烧填充料做了改革,由单一白云石改为白云石、石灰石、返渣复合填充料,由于铬渣的返回利用使矿耗从1.8~2t/t降至1.5t/t以下,单位排渣量由原来的4t/t降至2.5t/t左右。1963年,上海对后处理装置又做了较大改革,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密闭化及半连续化生产,基本解决了铬盐生产的劳动保护问题。从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铬盐生产模式,铬盐生产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 1976年后,原化工部组织、原冶金部和轻工部及有关企业参加了铬盐技术攻关,并在此基础上相继成立了铬盐协作组(后改为铬盐信息站),1981年成立了铬盐顾问组(后改为铬盐专家组),为行业技术交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引导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铬盐行业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减少钙质填料用量、造粒焙烧、无钙焙烧。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与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协作,进行了无钙焙烧试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后于2003年在甘肃民乐县化工厂建成10Kt/a无钙焙烧示范装置并投产。重铬酸钠酸化工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除上海浦江化工厂于1971~1980年间采用碳化法外(后期改为碳化———硫酸两段法),其余均为硫酸法。 20世纪90年代,重庆民丰农化公司引进了美国阿莱德公司20Kt/a重铬酸钠生产装置,虽然不是无钙焙烧工艺,但采用连续酸化、连续蒸发及无水重铬酸钠———发烟硫酸法连续化生产铬酸酐等工艺,因此仍是国内规模最大、连续化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铬盐生产装置。 我国铬盐生产“三废”治理工作,大致可以分成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 我国从1958年开始生产铬盐,初期由于对铬渣的毒害性认识不足,上海等地曾将铬渣撒在河道及湖畔,用于灭杀钉螺,防止血吸虫病。后因考虑对环境的污染而停止。 自60年代末起,我国主要倾向于铬渣的综合利用,如:铬渣制砖、制铸石、铬渣作玻璃瓶着色剂及铬渣代石灰石用于炼铁烧结等。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某些缺点。此为铬渣生产“三废”治理的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 1976年,原化工部科技局及化工司组织了以治理“三废”为主的攻关会战。经近10年奋战,取得成果共9项(包括铬渣干法解毒、含铬硫酸氢钠返回利用、硫酸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