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研究方法ppt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方研究方法ppt课件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 伤寒学部分;第一讲 《伤寒论》方研究方法;张仲景与《伤寒论》 ;仲景其人;学术成就;代表著作及流传;晋·太医令王叔和将伤寒残本加以整理,而命名为《伤寒论》,使本书复显于世,这就是《伤寒论》的来源。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指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北宋开宝(公元968~976年)中,荆南国末主高继冲亡国后(被贬为刺史)进献了一本书——《伤寒论》,直到治平年间(公元1065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奉朝廷之命整理医书,在较定《伤寒论·序》中云:“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条,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这就是宋版《伤寒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的按宋版本复刻《伤寒论》,从而保存了宋版《伤寒论》的真面目。又称为“赵刻本《伤寒论》。 赵刻本现存有六部,分别存于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内阁文库、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各一部。;在公元1144年,成无己全文注解了伤寒论,名为《注解伤寒论》又称为“成注本”。 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成无己全文注解了伤寒论,名为《注解伤寒论》,称为“成注本”。本版由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校定并复刻而流行于世,又称为汪校本。目前,国内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 宋版本(治平本、赵刻本) 成注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论》特点;辨—每个病篇都以“辨”字冠首,如“辨……病脉证并治”。全书都贯穿着“辨”的精神,不但要辨病在何经,而且要辨病性的阴阳,辨病位的表里,辨病性的寒热,辨邪正的虚实(也就是八纲辨证)。不但要能辨简单的证候,而且要能辨复杂的疑似的证候。 严—指方药的配伍极其严谨,其中一味药的变动,或仅仅是药量的增减,作用就是显著不同,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活—是指具体??析的方法。辨证上很少固定证型,强调具体分析,治疗上不是刻板呆法,主张“随证治之”;方药上反对执方治病,重视加减变化。 简—《伤寒论》六经病篇连同霍乱,劳复等篇在内共398条条文(宋本397条),只有13404个字(赵开美复刻宋本),的确十分简要,有些条文只提出一个症状或一种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然后就出治法。这是举主略次,举变略常,举脉略证,学习时切不可独立看待。 ;《伤寒论》方研究方法 ;由于选药确切,配伍非常严谨,一味药的增减,以至于药物用量的多少,往往都有法度可以遵循,因此《伤寒论》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其方剂被称为“经方”。 历代的《伤寒论》注家对《伤寒论》中的方剂都有专门的解释,而临床家又对《伤寒论》方剂的运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验案,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宝贵资料。 然而,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主张不一致,所以又给学习《伤寒论》方剂带来了较多的麻烦,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关于《伤寒论》方的研究方法,古今医家都有不少的论述,今天就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怎样研究《伤寒论》方;理论研究;1.方药类比;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中的“药证” 明·施沛的《祖剂》,都使用的是类比法。 清·徐灵胎《伤寒论类方》 全部方剂归纳为十二类。做法是: “每类先定主方,即以同类诸方附焉。其方之精义妙用,又复一一注明,条分而缕析之。随以论中用此方之证列于方后,而更发明其所以然之故,使读者于病情药性,一目了然。” 优点→如徐灵胎所说:“见证施治,无不吻合,岂非至便之法乎!” 所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颇受许多医家的赞赏,到目前已发展成为《伤寒论》注家中的一大流派。 ;1.1以主方增减的类比法:;桂枝汤;桂枝汤;1.2据方药作用归类的类比法;方名;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苓 桂 术 甘 汤;三泻心汤与乌梅丸;2.方证互勘;茯苓四逆汤;那么,怎样来互勘呢?首先应该对茯苓四逆汤中的用药有概括的了解,茯苓四逆汤的组成是: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它含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三方,那么它应当具有与上述三方主治证候性质相近的证候,然后就证析方,就可以得到要领。;茯苓四逆汤的烦燥;由此可见,茯苓四逆汤中用茯苓的目的是宁心安神。许多药物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茯苓自然也不例外,它既有利水作用,也有宁心作用,常随配伍药物而异,现代临床用于安神的主要用茯神。 本方所伍为四逆加人参汤,我们认为其主要作用不是利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利水作用。至于益阴作用主要指人参而言,绝对不是茯苓。就人参而言,也是通过补气以益阴,所谓人参补益气阴,与一般滋阴药是有区别的,如麦冬、生地等。;方后加减法;口 渴;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