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0章腹痛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0章腹痛ppt课件

腹 痛;【目的要求】;【概念】;【医论】;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腹痛》:“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 。 金·李杲《此事难知·腹痛》:“中脘痛太阴也……脐腹痛少阴也……小腹痛厥阴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痰因气滞而聚,既聚则碍其路道不得运,故作痛也……。”;【范围】;【证候特征】;疼痛发作或加重诱因—与饮食、情志、受凉、劳累有关。 起病或缓或急多伴有饮食、大便失常。 部分腹痛常牵掣其它部位作痛,其痛或固定不移,或走窜不定。 ;【病因病机】; 2.饮食不节, 肠胃受伤 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饮食肥甘厚腻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腹痛。;3.情志失词,气滞血瘀 抑郁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痛; 或忧思伤脾,或肝木克脾,肝脾不和,气机不利, 腑气不利而发腹痛; 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气滞血瘀; 或跌扑损伤,络脉瘀阻; 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均可形成腹中瘀血而腹痛。 ;4.阳气素虚,脏腑失煦 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寒湿内停,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 , 而致腹痛; 久病肾阳不足,肾失温煦,脏腑虚寒,腹痛日久不愈。;腹痛的成因—寒、热、虚、实、气、血等。 各病因间常相互联系:外邪侵袭,内有所伤,引起脏腑气机不利,邪气阻滞腹中,经脉运行不畅,脏腑经脉失养等, 均可引起腹痛。 腹痛的病机—不通则痛; ;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虫积、跌仆等—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而实痛; 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脏腑经脉失于温养、 气血运行无力而虚痛。 ;【诊断】;2. 起病多较慢,其痛发或加剧常与饮 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3.腹部 X 线检查, B超检查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4.应排除外科、妇科腹痛 , 以及其他内科病证中出现的腹痛症状。 ;【鉴别诊断】;2.与它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鉴别 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但均有该病特征,腹痛只是该病的症状。 如痢疾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霍乱腹痛—伴有吐泻交作; ;积聚腹痛—腹中包块为特征; 鼓胀腹痛—腹部外形胀大为特点等。 腹痛病证—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有些腹部病证常以腹痛为初起见症,应特别注意。 ;3.与外科腹痛相鉴别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 , 疼痛不剧 , 压痛不明显 , 腹部柔软,痛无定处; 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发热 , 疼痛剧烈 , 痛有定处 , 压痛明显 , 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出现外科腹痛征象。;女性患者应与妇科腹痛相鉴别 , 妇科腹痛多在小腹 , 与经、带、胎、产有关 , 如痛经、流产、妊娠(SHEN)异位、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 , 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者,为血瘀痛; 脘腹胀满—嗳气频作,暧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为伤食痛; 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者,为实痛; 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者,为虚痛。 ;2.辨急缓 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者, 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蛔虫内扰等, 属急性腹痛; 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痛势不甚,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 足 , 属慢性腹痛。;3.辨部位 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 脐腹疼痛,多为虫积; 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受病; 小腹疼痛,多膀胱病变。;二、治疗原则 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三、分证论治 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倦,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方解 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加减 方中理气止痛之力不够,可加木香、元胡等 寒气上逆-附子粳米汤 内外皆寒-乌头桂枝汤 寒滞肝脉-暖肝煎 寒实积聚-大黄附子汤 ;湿热壅滞 症状: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方解 大黄—苦寒泻热,攻下燥屎; 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 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加减 燥结不甚,湿热较重-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 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 肠痈-大黄丹皮汤 ;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且喜按,时作时止,喜热恶冷, 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华,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