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奈米TiO极板检测COD之研究.doc
PAGE
利用奈米TiO2極板檢測COD之研究
1章日行 2王華麒 3沈善鎰
1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學系副教授(台中縣)
2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學系研究生(台中縣)
3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博士生(台中縣)
摘要
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為判斷水樣品質之重要指標,傳統化學需氧量分析方法主要為重鉻酸鉀迴流法,其所需之試劑藥量大、操作時間長,且會產生大量含汞的毒性廢液。而使用電化學分析方法可避免上述缺點,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且具初步成果,其中觸媒材料與奈米化技術的結合,可有效地提升觸媒催化有機污染物的效率,同時產生電流訊號以量測COD值。觸媒材料中,二氧化鈦具有高能隙及良好之化學穩定性。故本研究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的奈米二氧化鈦極板,與電化學分析儀器結合開發量測水樣之COD的技術,並建立相關操作參數與探討可行性。
試驗樣本為以自行配製不同COD濃度的水樣,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分別為二氧化鈦與白金絲,Ag/AgCl電極為參考電極,電化學分析以直接氧化與間接氧化法進行,兩者皆以量測水樣之電流值大小推算COD值,由試驗結果得知,在直接氧化條件下,固定操作電壓3,000 mV下,COD濃度80~1,000 mg L-1時,電流值與COD有良好的線性關係(R2=0.99),在COD濃度1,000~10,000 mg L-1亦可獲得良好的檢量線(R2=0.99),在間接氧化條件下,COD濃度80~1,000 mg L-1與1,000~10,000 mg L
關鍵詞:化學需氧量、電化學分析、奈米、二氧化鈦
一、前言及研究目的
隨著化學污染物的增加(例如肥料、殺蟲劑等),使得污水處理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環境問題之ㄧ[1]。水中之污染物包括有機物質、無機物質、懸浮物、放射性物質、植物營養物、耗氧性物質等,若污水不慎排放至河川中,將造成河川優養化、溶氧耗竭、影響水中生物生存等環境生態問題[2]。
行政院環保署為配合水體污染管制及法規執行的需求,迄今已公告129種水質檢測標準方法,而各種標準方法的訂定都經過一定的程序,慎密的驗證、審核後才公告使用。在眾多已公告的標準水質檢測方法中,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是指在規定條件下,使水樣中能被氧化的物質氧化所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每公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數表示。其值可表示水中有機物的含量,用以反映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3]。當COD值愈高,表示有機物含量愈多,相對地污染也越嚴重,為目前各界所通用水質監測的一項重要項目。因此,化學需氧量之檢測方法對於廢水的污染與防治意義重大[4]。
目前測定化學需氧量的方法中,一般常用有(1)重鉻酸鉀迴流法、(2)密閉式迴流滴定法[5-6]及(3)密閉式迴流比色法三種[7]。但傳統檢測方法中,測定方法需耗費長時間、人力及化學藥劑的操作才能測知,無法快速得知污染情形;基於考量上述幾點缺失與限制,故期望能尋找更適合的方法進行改善。
電化學分析與應用是近年來相當具有潛力的一項技術,其應用於廢污水的處理上已有不錯的成效。利用電化學技術處理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降解途徑為:(1)直接氧化,可用法拉第(Faraday)電解定律表示:
(式1)
m:電極上發生化學變化的物質之莫耳質量
z:電解反應時電子的轉移數
i:電解時的電流強度
t:電解時間
F:法拉第常數,F=96500 C
電極上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之質量m與所通入的電量Q成正比;通入相同電量時,電極上所發生化學變化的各種物質的質量與該物質的M/z成正比。用電解消耗的電量計算反應物質的量,因此若不同濃度的污染物所產生初始電流訊號亦有所不同。(2)間接氧化,可利用電極氧化特定介質(如NaCl、Na2SO4等),反應中將產生具良好氧化能力之中間物質(如OCl-、S2O82-等),可藉由中間物質氧化污染物[8-9];或利用電觸媒(Electrocatalytic)受激發的電子-電洞對,與水碰撞反應後產生氧化能力極強的氫氧自由基(?OH)。根據Quan等人所提出以下之分析原理(以S作為極板表面):
(式2)
(式3)
(式4)
(式5)
(式6)
從式中可得知極板表面與水反應形成?OH,而?OH與反應物形成水與二氧化碳,若k1k2CR,則會形成式4,其中n為電子,F為法拉第常數,A為極板面積,Zc為完整氧化反應物濃度CR為反應物的濃度。若1氧分子轉換為4個電子,根據COD的定義,nCR能夠以COD/8000表示(8000為32000 mg O2 mol-1 O2/4 mol e mol-1 O2),因此改寫成式5。若k2 k1則根據Popovic’和Johnson等人提出,產生?OH為主要的電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