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化练习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移动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2.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解析:第1题,人口的空间移动,除人口迁移外,还包括人口流动,A项错误;赴美留学属人口迁移,而旅游则属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没有具体的距离划分。第2题,人口迁移对迂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各有利弊,要全面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1.B 2.D
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回答3~4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由表中材料分析可知:该市迁入人口女性多于男性,该市原有的人口年龄构成与迁入人口的年龄构成相比,老年人口比重高,青壮年人口比重低,所以①④两种说法是错误的。第4题,从题中提供的选项看,迁入人口对城市的影响有:迁入人口会加剧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但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迁入使该市劳动力增加,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迁入人口中老人、小孩占一定比例,会增加被抚养的人口;大量的外来人口必然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3.B 4.C
读人口迁移率随年龄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丙所代表的人群正确的是( )
A.劳动力 B.总迁移
C.少年儿童 D.老年人
6.乙和丁群体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曲线的迁移率最大,应为总迁移量;乙曲线表示的年龄段主要为少年儿童;丙曲线表示的主要为劳动力人口;丁为老年人口。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和丁分别表示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迁移率,则迁移的主要因素是随父母或子女的迁移而迁移,所以是家庭因素,属于社会文化方面,故D项正确。
答案:5.A 6.D
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7~8题。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战后人口迁移无关。第8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流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答案:7.B 8.C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回答9~10题。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
解析:第9题,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模式主要是由乡村到城市,即对应图中的曲线①。第10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许多,但目前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
答案:9.A 10.C
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 )
A.迁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快乐的假日.doc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可爱的猫咪.doc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处处有鲜花.doc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奔跑的动物.doc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春天来了.doc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泥塑大象.doc
-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老牛和小牛.doc
-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中华扇子.doc
-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亭子.doc
-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做做陶艺.doc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教师家访记录内容50篇.docx VIP
- 全国辅警考试题库+答案(2025版).docx VIP
- 项目成本管理(估算、预算、控制).ppt VIP
- 2024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针灸技术》答案-中医学专业培训课程专业课.docx VIP
- DB44T2614.2-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pdf VIP
- 高考被动语态专项练习.pdf VIP
- 景观常用灌木.doc VIP
- 2025年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光伏储能电站的集成与应用报告.docx VIP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pdf VIP
- 华为存储双活规划设计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