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有机体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有机体理论

* 第八章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基本结构 第一节、社会有机体理论 第二节、社会基本结构理论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理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的基本单位 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能动的源泉是“现实的个人”,但社会发展总是以一定的方式所结成的社会单位为承载体的,它是个体联系的基础。个人易逝,社会共同体仍然以不断变化的方式持存。 维科:民族(Nations)和部落(Gentes)。 根据是:任何民族和部落都有某种宗教;都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都埋葬死者。 黑格尔:国家民族(绝对精神的外在化)。 根据是:国家是客观精神的最高表现。他还把民族分为三类——前国家民族(非洲、中国、印度等;国家民族(如欧美);进入世界普遍联系的国家民族(如德意志国家)。 汤因比:文明。 根据是:文明比国家范围更广,与宗教传播相当;文明比国家历史更长;文明的精髓是文化,它是历史变化的最深刻原因,而宗教又是文化生机的源泉。 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单位——社会有机体 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渊源和原则特征: 含义: 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关于社会一切要素、领域、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理论。 渊源: 孔德(实证主义创始人):将生物有机体观点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生物社会学]。 他认为,人体有21种组织,不同组织构成不同器官,不同器官构成各种系统。 在社会有机体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层、种族、阶级是组织,社区、城市是器官。 斯宾塞:生物有机体由四个系统构成:营养——分配——循环——调解系统。 社会有机体中,生产(营养)系统——工人农民;分配、循环系统——商人企业家银行家;调节系统——管理机构统治阶级和政府。 原则特征: 1、总体性原则,要求整体性和协调性。 2、自组织性原则,要求开放性和有机性。 3、持续性原则,要求再生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框架 社会有机体的三重线索(客体线索、主题线索、关系线索) 客体线索:以社会横向结构与社会纵向发展为线索。 社会横向结构:包括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结构。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核心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人的生产器官”); 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思想关系三个层次。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关系即政治结构;文化思想关系即文化结构。 社会纵向发展: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马克思提出了“四形态”、“五形态”理论等。 主体线索: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为线索。 1、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人对物的依赖性阶段;人的自由个性阶段。 2、人的发展的二阶段理论——人的史前史与真正的人。 3、人的本性的三阶段理论——人的本性存在—本性的异化—本性的复归。 关系线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线索。 实践活动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中介,它是一个关系性范畴。 社会实践活动的客体化表现为客体线索,社会活动的主体化表现为主体线索。 因此,社会横向结构和纵向发展,人的发展解放,都以实践活动为基础。 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有:原始劳动、异化劳动、自主劳动三种形态。 三、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 社会有机体运行中的一个根本矛盾: “个人行动的自由与社会整体的秩序之间的矛盾”——霍布斯的秩序问题。 霍布斯说:“人们在合理地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的时候,如何可能保持社会的秩序,而不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中”? 换言之,从自身利益出发行动的个人,如何能够相互结合而形成整体有序的社会生活? 因为个人行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而社会秩序必须通过个人行动来得以实现。 问题关键在于:社会总体的秩序(和谐)何以可能?社会构成有机体何以可能? 该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而一道提出来的。 社会秩序的人性论论证: 休谟、边沁、穆勒的人性论(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逐利的、趋利避害的,利己心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本性,因而必然把人引向对财富和享乐的追逐上。凡是求得快乐、避免痛苦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1]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要想得到最大的利益,仅靠别人的恩惠或坑蒙拐骗是不行的,必须靠给别人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结果是社会资源得到了最好的配置,增进了社会的福利,并导向了社会整体的有序。 ——正和博弈 所谓“正和博弈”实际上就是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双赢博弈”。 所谓“零和博弈”就是个人的自利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混乱,也即“市场失灵”。 博弈论的经典例证——”囚徒困境”。 甲:坦白5年; 坦白0年; 不坦白1年;不坦白10年。 乙:坦白5年;不坦白10年;不坦白1年;坦白0年。 结果? 困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