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及对外政策》(第三章).pptVIP

《当代中国外交及对外政策》(第三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外交及对外政策》(第三章)

第三章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中国外交 一、国内建设情况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犯了不少“左”的错误: 反右派运动(巩固党的领导,1957-1958)——中共八大(1958.5)未能纠错——庐山会议(1958.7-8)继续左倾——两次郑州会议(1958.11和1959.2)及其他会议——三年自然灾害(1958-1960)——“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1) 二、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中苏关系:兄弟变阋墙 1、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1)关于苏共二十大和中苏关系的几点争论 官方史学论点:中共在中苏两党论战时认为,苏共自二十大开始 在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借口 反对个人迷信全盘否定了斯大林,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 到社会主义行不通。中共指出,两党分歧是从苏共二十大开 始的。 一般研究者的观点:二十大引起的分歧标志着中苏关系出现严重分裂,甚至成为中苏关系的第一个历史转折点。 沈志华的新结论: 1954-1955年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从1954年开始,中苏关系进入平稳发展期。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没有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中苏关系不仅没有出现严重分裂,反而更紧密了。 (2)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A、和平过渡问题:毛不满意,因为不符合中共武装斗争的经验,但是毛和中共中央在任何场合都没有正式提出这个问题,毕竟这和中共的温和的对外政策是一致的。 B、国内经济方针:中苏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主旨是一致的:调整农轻重投资比例、改变工业布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未见根本分歧,乃至严重分裂(见毛的《论十大关系》、赫鲁晓夫的二十大报告、布尔加宁的六五计划报告)。 C、对斯大林的评价:虽然赫鲁晓夫客观上推动了斯大林问题,但是却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毛和中共中央的最初反应不是反对和否定,而是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从迷惑到决定支持(毛发表了关于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源也许是:斯大林倒下了,站起来的应该是毛泽东! 2、苏联大规模援华和中共对苏共的支持 (1)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 尽快确定和落实对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援建项目; 对华派遣大量技术顾问和专家(1954年始); 向中国提供数量客观的科学技术资料及相关帮助。 (2)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兰匈牙利事件 中共最终说服波兰对社会主义阵营要宽容; 对于匈牙利骚乱,毛泽东建议苏联镇压; 波匈事件后,周恩来率团在三国之间穿梭外交近一个月。 (3)毛泽东坚决站在赫鲁晓夫一边 毛泽东为赫鲁晓夫雪中送炭、支持其开除莫洛托夫等反党集团人物(1957.7)。 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被解除职务,毛泽东认可(1957.10)。 (4)苏联对华核援助与限制 1954年赫鲁晓夫答应在原子能方面帮助中国,但是又碍于对美国 的核不扩散承诺。 1955年开始,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957年和中国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1958年下半年始,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因台海危机加深了不信任, 赫鲁晓夫停止了核援助。 1959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中苏领导人激烈争吵,苏联方针逐 渐确定。 1960年,苏联停止提供技术、设备,并撤走专家。 3、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独领风骚 1957年11月,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举行了莫斯科会议。 《莫斯科宣言》(12个社会主义国家签署) 《和平宣言》(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签署) 旧印象:会议是苏共倡议召开,并得到各国党的支持和响应 新事实:是中共提出召开各国共产党协商会议,并发表共同宣言; 毛泽东是莫斯科会议幕后总导演。 毛泽东的长篇即席发言具有刺激性(11月18日): “东风压倒西风”论; 肆意评价苏联党内斗争; 妄言核战争及其结果。 4、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转向,上半年交流频繁,下半年却连续出现 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和炮击金门事件。 此事件发生时,苏联希望进一步加强中苏军事合作,中苏关系和 谐而友好。 长波电台事件、联合舰队、炮击金门事件简介。 前两次事件表明了中苏在军事合作和同盟义务方面的分歧,主要 是中国担心主权受损;后一次事件则表明中国的对外政 策不符合苏联的方向。 5、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对大跃进:毛迫不及待想要赶超苏联。苏联的最初反应是支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