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冲刺-第3轮:点串讲-动物学.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奥赛冲刺-第3轮:点串讲-动物学

动物界的分门 昆虫主要有以下几种变态类型: 无变态 :存在于原始的无翅昆虫,幼虫与成虫除了大小之外,外形上没有明显区别。一般幼虫蜕皮次数较多,到成虫后仍蜕皮及生长,例如衣鱼 不完全变态:卵内含丰富的养分,胚胎在卵内充分发育,孵化时幼态昆虫已和成虫无多大区别,经过不完全变态,即可发育为成虫。这种幼态昆虫通称为若虫(稚虫)。 完全变态:卵子养分不足,胚胎提早孵化,孵化后的幼态昆虫必须经过变化幅度大的完全变态,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幼态昆虫称为幼虫,幼虫先发育成蛹,最终才变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分为: 渐变态:如果幼虫与成虫的形态与生活环境基本相似,只是幼虫具翅芽,生殖腺未成熟,成虫具翅,生殖腺成熟,这种变态称为渐变态,其幼虫称为若虫。例如蝗虫、蠊等。 半变态:如果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不完全相似,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口器也不相同,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其幼虫称为稚虫,例如蜻蜓等。 1、直接发育:蚯蚓、蜘蛛 2、间接发育:    幼虫:两囊幼虫(多孔)       浮浪幼虫(腔肠)       牟勒氏幼虫(扁形)       帽状幼虫(纽形)       担轮幼虫(环节、软体动物)       面盘幼虫(软体动物)       钩介幼虫(软体动物)       无节幼虫(节肢甲壳类)       羽腕幼虫&短腕幼虫 (棘皮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胚后发育 * 奥赛冲刺-第3轮:考点串讲 佛山一中 黄广慧 动物学 原生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刺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后生动物亚界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亚界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侧生动物 寄生虫 寄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并对该动物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寄生虫:在寄生中获得利益的一方。 寄主:在寄生中受害的一方。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 有些寄生虫从受精卵到成虫要经历几个发育阶段,先后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寄主才能完成发育。 终末寄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在的寄主。 中间寄主: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寄主。(有两个以上中间寄生时,则按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寄主。) 原生动物-鞭毛虫纲     -动鞭亚纲     -利什曼原虫 -引发疾病:黑热病 -终末寄主:人/狗(巨噬细胞) -中间寄主:白蛉子 -黑热病靠白蛉子传染。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原生动物-鞭毛虫纲     -动鞭亚纲     -锥 虫 -引发人疾病:昏睡病-非洲          (侵入脑脊髓系统) -引发马疾病:苏拉病-我国 原生动物-肉足纲     -根足亚纲     -痢疾内变形虫      (溶组织阿巴米) -寄生部位:人的肠道 -引发疾病:痢疾     (溶解肠壁组织) 痢疾内变形虫按其生活过程可分为三型: 大滋养体:摄取营养阶段,寄生阶段;溶解肠壁组织。 小滋养体:摄取营养阶段,寄生阶段;不侵蚀肠壁。 包囊:不摄取营养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感染阶段。   痢疾内变形虫的包囊,新形成时是一个核,经过2次分裂,形成2个核→4个核。4个核的包囊是感染阶段。 (包囊)-食道-胃-肠(包囊→4个小滋养体) 肠:小滋养体→包囊-随粪便排出,再次感染   小滋养体→大滋养体(溶解肠壁) 生活史: 原生动物-孢子纲     -间日疟原虫 -引发疾病:疟疾(打摆子) -终末寄主:人 -中间寄主:雌按蚊 -生殖方式:裂体生殖       配子生殖       孢子生殖 -疟疾靠雌按蚊传染。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1) 红细胞前期:当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人时,原虫将子孢子随唾液注入人体。子孢子随血流首先侵入肝细胞,发育为滋养体,然后进行裂体生殖,产生大量裂殖子,裂殖子使肝细胞破裂,逸出后将进入血液。 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3) 红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原虫再进行裂体生殖,形成多个裂殖子,裂殖子成熟后,红细胞膜破裂,每个裂殖子则侵入其他红细胞。由于大量红细胞破裂以及裂殖子的代谢产物释放到血液中,引起人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交替出现的症状,俗称“打摆子”。 (2) 红细胞外期:由肝细胞析出的裂殖子再次侵入肝细胞进行裂体生殖。 1、裂体生殖: 间日-24小时   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生殖,分别发育为大、小配子母细胞。如果遇到其他按蚊叮咬人时,配子母细胞可随人血液进入按蚊胃中分别发育成熟。大配子母细胞发育为大配子;小配子母细胞形成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动合子。 2、配子生殖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形成卵囊,经不断分裂形成大量的子孢子,卵囊随子孢子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