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中设置膨胀节的判断和所需轴向伸缩量的计算.DOC

换热器设计中设置膨胀节的判断和所需轴向伸缩量的计算.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换热器设计中设置膨胀节的判断和所需轴向伸缩量的计算

换热器设计中设置膨胀节的判断和所需轴向伸缩量的计算 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中,当管程、壳程的温差和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必须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设置膨胀节后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除换热器本身应按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对各元件进行应力计算和校核外,还需对膨胀节本身的各项应力进行计算和校核,在计算中,必须用到膨胀节所需要的轴向伸缩量(或称设计伸缩量)。由于历史原因,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要否设置膨胀节的判断和在膨胀节设计(或按产品标准选用标准膨胀节)中对膨胀节设计伸缩量的确定这二个问题,过去和现行的有关标准或未予提及,或作出了错误的规定或误导,致使在正确执行GB151—89“和]BI121-83(设计膨胀节》中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随着新国标《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的制订和执行,在选用标准或设计非标准膨胀节中更需对上述问题加以明确。本文对这二个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提示。 l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膨胀节设计筒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管束和壳体通过二块管板予以固定,因而管束、壳体、管板三者在受载后的变形相互制约而构成了静不定系统,加上管、壳程正、负压力和正、负温差的各种组合,有时能使元件的压力应力和温差应力相互叠加,有时则能相互抵消。在某些情况下,管板厚度的增加虽能够降低管板的应力,但由于管板弯曲变形的降低(管板的弯曲变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管束和壳体之间的刚性约束,即起到一些和膨胀节相当的补偿作用),却会使管子或壳体的轴向应力上升,这一趋势又和该换热器的载荷条件——由于管,壳程温差所引起的载荷和压力所引起的载荷比值等一系列因素有关。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此进行详细分析,但由此可见,由于涉及因素之多,对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膨胀节以及在设置膨胀节后会引起哪些变化的问题,并不是可以简单地表示的。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设计膨胀节,基本上都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压力和温差对膨胀节所引起的各项应力,一是由换热器管程压力对膨胀节引起薄膜和弯曲应力,二是由于要求膨胀节产生轴向伸缩量以起到补偿作用,对膨胀节沿轴向的拉伸或压缩使膨胀节产生薄膜和弯曲应力。所以.为计算各项应力.总要求确认膨胀节所受的压力(即换热器壳程压力)和膨胀节的轴向伸缩量。 2过去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分析 不论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或是膨胀节本身的设计,都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设计计算方法,由于二者互有联系,故二者的设计方法和体系上应该相互协调配合一致。找国各标准所采用的方法几经变迁。例如,对于换热器,我国原用BS1500、BS1515的方法,后用由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所推出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对于膨胀节,我国原用B~rXMAH法,后甩EJMA法并一直沿用至今。本文对上述两问题的分析都建立在现行的设计方法之上。 1977年版《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板、管子、壳体应力计算采用目前仍沿用的方法,对膨胀节则采用BFDGXLAH方法,所以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到嘭胀节的拉压刚度丘时则相应按BHXMAH方法所提供的刚度计算公式。对管板、管子、壳体应力列出了计算公式和校核条件,要求予以满足;并未提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膨胀节。 1982年版《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和1977年版相同, 但对膨胀节设计则改为用EJMA法,所以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到膨胀节的拉压刚度则相应按EJ—MA法所提供的刚度计算公式}和1977年版相同,也未提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膨胀节。 由于EJMA法的膨胀节设计涉及到因膨胀节轴向伸缩量引听引起的各项应力,所以1982年版设计规定规定了每个渡的轴向伸缩量。显然,按照管子和壳体的温差应变差和波纹管波距的乘积作为每个波的轴向伸缩量是毫无道理的。因而是错误的。 1983年版的《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和1982、1977年版的设计规定相同,对膨胀节的设计也采用EJMA法,但和1982年版设计规定存在二处区别,一是对膨胀节每个波的轴向伸缩量;二是参照日本工业标准JISB8243要否设置膨胀节的判断方法,认为两管板在受载后只会发生相对平移,不会产生挠曲,将由管束和壳体的压力和温差导出管子和壳体轴向应力进行限制,如管子或壳体轴向应力超标,则要求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 显然,膨胀节的轴向伸缩量全然未计及管束、壳体在受压力载荷后的轴向伸长或缩短,也未设及管板在受载后因弯曲变形而对管束、壳体轴向变形差的补偿作用,更未计及轴向拉压刚度很小的膨胀节本身在受载后的弯曲变形,即轴向伸缩,因而是不可取的。日本工业标准JISB8243对管板的计算采用圆平板理论(不是弹性基础平板理论)并根据管板的受载和支承条件作出适当修正,并未计及管板和管束、壳体的相互联系,因而,与之配套的要否设置膨胀节的判断条件也由两管板在受载后只会发生相对平移,不会产生挠曲而导得。《钢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