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20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20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一)项目名称:20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 (二)项目单位概况 古蔺县粮食局是县政府的职能部门,部分职能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粮食的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古蔺粮食流通的具体政策和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县域粮食宏观调控及粮食流通的年度计划;组织和协调定购粮任务的落实;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粮食交易市场,健全粮食市场信息网络,完善粮食市场交易规则,搞活粮食流通等。 (三)项目拟建地点:泸州市古蔺县 (四)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全国有机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8万吨。 (五)项目建设年限:5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高粱是生产白酒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生产国酒茅台和中国郎酒的必需品。近年来,中国酱酒,特别是以郎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随着我县郎酒、仙潭、红军杯等酒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赤水河沿岸茅台、董酒、习酒、鸭溪酒等几大国内知名酒厂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高粱的需求越来越大。仅县内郎酒厂,年用本地“青壳洋”优质高粱2万吨;不足50公里处的茅台酒厂,年用本地“青壳洋”优质高粱6万吨;本市泸州老窖酒厂,年用本地“青壳洋”优质高粱2万吨。三大终端用粮企业只在部份乡镇建立高粱基地,缺口很大。 2010年四川省正式启动了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工程,泸州市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地带,区域内拥有酒类企业700余家,其中古蔺县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8家。这些企业还没有成规模的高粱生产基地,高粱收购已成为酒业企业家们高度重视的工作。 2010年古蔺全县高粱种植面积仅为8万亩,年产量仅为1.5万吨,远远满足不了白酒业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县委县政府把优质高粱基地建设作为助推酒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计划到2015年,把古蔺县打造成“全国有机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8万吨。 (二)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古蔺县位于四川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全县呈半岛状伸入黔北。 境内海拔300—1843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天然的地理位置很适合高粱生产。 2、土地状况。全县有耕地面积71万亩,海拔1000米以下的耕地约40万亩,其中有70%的耕地缺水而改种抗旱农作物。高粱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在古蔺很适合种植。 3、气候条件。古蔺气候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13.1℃,无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 4、人力资源。全县总人口84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7万(富余劳动力25万),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能确保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5、仓储条件。全县有2万吨的仓容专供高粱储存。 6、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其中就高粱发展上,每年向农民提供一定的种子补贴,对新建大棚育苗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给予高粱基地适当的资金补助。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建设“全国有机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8万吨。 (二)产品方案 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生产本地“青壳洋”优质高粱。 四、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 酱酒专用高粱—青壳洋的适应性和耐瘠力强,栽种技术方案: 青壳洋高粱籽粒顶土能力较弱,对土质要求不严格,pH值在5.0--8.5的土壤均能生长,因此土地要精耕细靶,细碎平整,若土地贫瘠,每0.067公顷可施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采用化肥可沿沟施每0.067公顷10公斤磷酸氢铵、10公斤尿素或50公斤   外界平均气温达15℃时为最佳播种时间。每0.067公顷播种量250--750克之间,播种深度一般在3--5厘米,在点播时,穴距15--20厘米 可在2--3叶期,拨除过于稠密地段的弱苗,定苗在4--5叶期进行,要求株距远近一致留壮苗。由于播种质量不好或地下害虫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应及时补苗,补苗时取稠密地段的苗子补苗后对其偏施肥水,促其迅速赶上正常苗。青壳洋高粱在幼苗2--3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可起到提高地温,消灭杂草,防旱保墒的作用。在4--6叶期时结合定苗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以切断表层根系,促使根系下扎。第3次中耕一般在第2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并行小培土,当植株长到70厘米高,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