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唐诗旅(下)9 李商隐诗三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VIP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唐诗旅(下)9 李商隐诗三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9 李商隐诗三首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内容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大和九年秋。据自注可知,萧澣正在遂州。夕阳楼是萧澣在郑州做刺史时所建。商隐昔曾投靠萧澣,有知遇之谊。商隐此时在荥阳,闻知交远谪,而独上夕阳楼,抚今追昔,乃有孤鸿零落、前程未卜之叹。故虽有花明柳暗之景,却无秋高气爽之情,唯觉愁情绕天。诗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的前程未卜。 无题二首(其一) [常识·速览] eq \o([识作者]) “无题诗”圣手——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eq \o([探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诗人时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富家女子。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创。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以“无题”。另有些诗取首句头两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属无题诗。这类诗内容较为复杂。他的无题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辞藻清丽,声调和美,令人读之,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文本·精析] 1.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首联主要写对昨夜相会的追忆。星光闪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画楼,雕饰华美的楼。桂堂,用桂花香薰过的厅堂。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2.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此场景描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此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同参与盛会的场景,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诗人写宴会之热闹,衬托出诗人此刻的落寞抑郁情怀。 3.试分析颈联中的“春”“红”两字的运用之妙。 【答案】颈联中的“春”和“红”两字都是富有暖意的,他们不但描写出欢聚的热闹场面,而且也衬托出当时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然而,这一热闹情景反衬出诗人如今独处一隅的惆怅之情。 4.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走马兰台类转蓬”运用了比喻手法,写自己正如飘转不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