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安全生产法详细解读教学幻灯片.ppt
新修正《安全生产法》解 读
安全生产法介绍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004年2月5日,北京密虹公园踩踏事故37人死亡, 对14名责任人作出处理—生产安全事故
包括主要、辅助性;合法、非法生产
第三条理念——方针——责任——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机构、责任制及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的安全条件、资金投入、教育培训、告知、防护用品、重大危险源、职业卫生、安全设备设施、应急预案、隐患排查治理、“四新”、“三同时”、发承包、事故救援及赔偿、工伤保险等)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是根本,职工参与是基础,政府监管是关键,行业自律是发展方向,社会监督是保障。
方针三者关系:安全第一是统率,是预防为主的思想支撑,是综合治理的整治依据
安全第一的涵义:
1、生命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第一重要)
2、危险识别第一(要保护生命首先要知道危险在哪里)
3、安全投入第一(要消除场所危险就要保证投入充足,改善安全设施,保证安全条件)
4、教育培训第一(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要加强教育培训)
5、安全标准第一(生命第一重要,所以安全是评价企业工作绩效的第一标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预防为主的涵义:
1、预防的第一关键:
避免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
2、预防的第二关键:
防止事故的扩大 落实应急预案
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预防。
第四条 企业基本义务
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硬件、软件);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Page 9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第七条 工会作用
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第八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职责
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对乡镇办事处委托执法:
*
12
第九条 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安监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安监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职责59-62条)。
贯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责任追究
关于安监理部门综合监管的内涵
第一个层面,综合监管是指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二个层面,综合监管就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同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综合监管载体:安委会及安委会办公室。
综合监管主要方式: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协会组织—行业自律是方向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
第十三条 依法设立的技术、管理服务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共32条,增加4条(19\22\23\38) ,修改15条(18\20\21\24\25\29\30\31\34\35\39\40\43\46\48)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条件
第十八条 负责人职责
第十九条 责任制考核与落实
第二十条 安全投入
第二十一条 机构与人员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