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苏美冷战局的形成
第二章苏美冷战局面的形成
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冷战
一、易北河会师的激情消失
如前所述,1945年4月25日下午1:30分,乌克兰第一方面近卫军第五集团军前进到易北河与美国第一集团的步兵第691师侦察小组在托尔高市附近易北河一座被破坏的桥上胜利相遇,使东西战线联结在一起,把德军分成南北两半,意谓着德国法西斯的彻底失败。会师的消息很快传到苏军和盟军各部队,官兵们互相拥抱,争相祝贺,一个个手足舞蹈,胜利的喜悦充满每个人的心头。由此可见,会师是激动的、快活的,振奋人心的。但随着德国和日本的战败投降,苏美英共同反对法西斯的使命已完成,战时结成的军事联盟已不存在,但斯大林和罗斯福都认为战后和平合作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可政治裂痕的扩大,最终导致联盟的破裂。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患脑溢血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对苏态度越来越强硬。在1945年4月23日,杜鲁门接见前去参加旧金山制宪会议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时,一再指责苏联违背雅尔塔协定,要求改组波兰政府。美国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但斯大林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1946年2月斯大林发表了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演说。西方人士攻击这篇演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4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8000多字的电报,提出了“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报告大体分五个部分:“1、苏联官方宣传机器表达的对战后问题看法的基本特征;2、苏联这些看法形成的原因;3、苏联的看法在官方一级的实际政策中的具体表现;四:关于苏联非官方一级执行的基本政策的情况和我作如下的估计。”(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凯南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而不是“伙伴”,认为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却是十分的敏感”,因此他声明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凯南的理论为美国制定遏制政策、发动“冷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战后的英国走向了衰落的边境,无力在世界上单独起作用,而苏联的强大,引起了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图,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首相(1940~1945,1951~1955)。1874年11月30日出生在英格兰牛津郡的一个贵族世家。1894年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39年以前的主要政治活动,1895年从军,曾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和南非的殖民战争。1906年作为自由党议员进入下院。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后历任殖民部次官、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职。在任海军大臣期间,大力加强海军实力,以回击德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英军在黑海海峡的盖利博卢战役中失利,同年11月丘吉尔引咎辞职。1919年1月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攻击布尔什维克主义,鼓吹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积极参与策划武装干涉苏俄。1922年,因不满自由党的政策而脱离该党。同年在议会选举中落选。1924年任S. 鲍尔温内阁的财政大臣。1925年在英国恢复金本位制。企图恢复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1926年,主张镇压工人大罢工。1931年1月,因对保守党领袖的政策不满退出鲍尔温的影子内阁。此后他被排斥在政府公职之外,专心从事写作。在此期间,他同保守党右翼一起,反对向印度独立的要求作任何让步。丘吉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不断发出警告,主张重整军备,反对A.N.张伯伦姑息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主张联会法国和苏联,依靠国际联盟来阻止德国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丘吉尔: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丘吉尔任张伯伦政府的海军大臣,积极组织援助挪威的战役。1940年5月10日继张伯伦任首相,并兼国防大臣,立即把全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丘吉尔政府拒绝德国的诱和,坚持对德作战,同时争取美、苏作为同盟者参战。为了保卫不列颠群岛,亲自视察海防、空防设施。他支持沦陷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支持沦陷国家的流亡政府。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庄严声明:“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就是美国的危难。”1941年7月12日签订《英、苏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协定》。8月9日,丘吉尔和F.D.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与美国缔结一系列条约,其中包括联合使用两国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成立联合参谋部等内容。1942年以时机尚未成熟为借口,推迟开辟第二战场(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先后参加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在处置战败的德国、波兰的疆界变动和政府组成等问题上,极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