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民意跟法律应有跟品性.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时代的民意跟法律应有跟品性

热点问题 网络时代的民意与法律应有之品性 ———从“躲猫猫”事件切入 王  启  梁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云南  昆明  65009 1) 摘要 :“躲猫猫”事件演变为公共事件 ,源于公众的知情权受阻及对法律的不信任 。公权力如何恰当地 对待民意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网络具有脱域性 ,网络民意因此超越了地域性限制 ,能在政治或法律事 件中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 。网络时代的民意对法治建设而言有如双刃剑 ,有利有弊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 , 法律最需要的品性是人民性和运作的独立性 ,它们是树立法律权威必不可少的两个支点 。民意应当经由 合适 、有效的途径进入法律实践 ,否则将损害法律的权威 。 关键词 :网络   民意   法律品性   法律信任   “躲猫猫”事件 一 、“躲猫猫”事件引发法律信任危机 2009 年 1 月 30 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 24 岁的男子李荞明因实施盗伐林木行为被拘留在云 南省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 。2009 年 2 月 8 日下午李荞明受伤住院并于 4 天后在医院死亡 ,死因是“重度 颅脑损伤”。2009 年 2 月 12 日,晋宁县警方宣称 :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 ① “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所致 。此事一经网络媒体曝光 ,立刻引起网友们的热 议 ,“躲猫猫”迅速成为最新网络流行语 。 一个青年的死演变为一场法律信任危机 ,“躲猫猫”事件本身就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是“躲猫猫”事件引发了法律信任危机 ,还是法律信任危机导致了“躲猫猫”事件 ? “躲猫猫”事件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迅速成为法律焦点事件 ,为媒体 、民众 、官员争相关注 ,其背后 有着深层而复杂的社会 、政治和法律因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发生着突变 , ② 社会分层激烈 ,利益冲突凸显 ,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遭遇被甩出社会结构的危险 。我们生活在一种不安全 、 不可控的感觉中 ,因此变得焦虑 ———焦虑成为鱼肉 ,并“想象”着连最后的正义底线 ———法律 ———也不在控 制之中。30 年来 , 以法律移植为主的法律发展方式 ,导致了法律与社会的疏离 ,不能有效应对某些重大社 会问题 ; ③在民众参与程度还比较低的法治建设过程中 ,法律逐渐成为一个封闭、自足的帝国 ,忽视了中国 是一个处于转型、变革过程中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大国 ,忽视了法律所必须具有的政治性 ———“为谁掌权 、为 ④ 谁执法”。在监督机制不完备的情况下 ,对司法独立制度的推进没有使法律的运作获得足够的合法性和 ⑤ 合理性 ,相反“与世隔绝 、神秘化 、冷漠化 、高傲化” 的法律运作风格加剧了民众的疑问和担忧 。网络时代 的到来 ,使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广泛参与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民众能够透过网络把对法律的担忧 、怀疑以一种 (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6CFX006 ·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 法  商  研  究 2009 年第 4 期 总第 132 期 极为强大的方式表达出来 。无论是之前的瓮安事件中的“俯卧撑”还是“躲猫猫”事件中的“躲猫猫”都是法 律信任危机诱发的舆论山洪 。网络时代的民意只是问题的表象 ,引发民意风暴的是法律信任危机 ,法律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