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92法律辩护跟法律论辩
2.慎选合宜的答辩词句 由于质询者在质询阶段握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辩论者的答辩内容只要稍有缺失,立刻会遭到对方的无情攻击。有时,答辩方若非对方要求不得发言,即使抢答,对方也可以制止,辩论者一旦讲错话,将难以挽回。因此,答辩者在遣词造句、表达思想时,要慎重选择、准确表达。此外,有时还要注意回答内容的先后次序。比如,在附带条件下承认或承诺对方论点,如以“对方的话虽然不错,但是……”之类的答辩方式答辩时,质询者极有可能会打断答辩者的发言,使得答辩者失去说明“但是……”的机会。因此,若有附带条件必须先行加以说明,然后再回答其他问题。 3.避免不必要的抗拒性防御 许多辩论者因为缺乏自信心,在面对质询时,往往无论问题如何,都会极力抗拒,形成过度防御。这种现象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感觉辩论者缺乏自信心与诚恳的辩论态度,除此之外,别无作用。如果辩论者经常采取抗拒性防御来应付对方的质询,很可能落入对方的质询陷阱中。 4.合理闪避问题 在辩论中,常常有些问题是答者回答不了或不愿回答,或因种种原因不能直接回答的,这时,答者应机警地闪避问题,用巧妙话语回复,进而获得更好效果。 例如,有一次,我国一位文化界人士应邀出访美国,在与美国社会各界的接触中,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其间,有人向该人士突发奇问:“你认为美国好还是中国好?”值此友好交往场合,无论是说美国好还是说中国好,都是欠妥的回答。该人士不愧为“腹有诗书口自畅”的智者,他从容答道:“美国有美国的弊端,中国有中国的好处;美国、中国均有自身的缺陷。这叫‘美中’不足……”顿时使局促、尴尬的气氛变得轻松、缓和。 5.认真对待假设性问题 假设性问题经常是非常宽松模糊的,倘若未能识破,它会形成致命的杀伤力。因此,答辩者要及时粉碎这种假设性问题的杀伤力。 首先要注意假设性问题中的狡辩。许多假设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狡辩,提出假设性问题者,常常企图以狡辩来掩盖假设性问题的虚假性。比如,在某案里,某律师在对许多证人的诘问当中,都暗示着某人有遗传性的精神病,提出他年幼时和成人以后的精神异常证据,最后强调他曾产生幻觉,说上帝要他去刺杀本国总统,而且计划要去行刺;然后基于这些假设,律师问证人:“这个人精神是否异常?”对这种狡辩,要及时揭露其实质与阴谋。 对假设性问题,还要注意找出其漏洞并予以有力回击。一般来说,假的东西终归是假的,只要认真分析对方辩论时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关键语词,假设性问题的漏洞总会暴露出来。当答辩方明确指出假设性问题的漏洞后,法庭组成人员对此也会给予充分考虑。只要你不给对方任何的机会,你就可以通过你的雄辩以及你提供的丰富证据,击退对方虚张声势的攻击,最终赢得整个辩论。 问:对补考同学不公平,还是对一般同学不公平? 答:对补考同学不公平。既然后来及格了,就不应该加注“补考及格”字样,这样很不好看。 问:学校并没有强迫每一位不及格的同学都要参加补考吧! 答:没有。 问:既然如此,他如果不喜欢“补考及格”字样,大可以放弃补考,选择继续重修,是吧! 答:是的。 问:好的,谢谢您。根据对方的答辩我们可以发现:补考制度并没有任何不公平的地方存在,对于不及格的同学而言,只是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第五,利用巧妙的盘问,揭露骗局。高明的盘问者会利用技巧,使对方行骗的伎俩露出原形。请看下例: 律师:医生,从您旁征博引了许多著作,以及您作证的方式,我推断您非常熟悉这个专业的相关文献,特别是关于脑部伤害。 医生:为此我感到很骄傲,我不只有很大的私人图书馆,也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维也纳、柏林、巴黎和伦敦的图书馆。 律师:那么或许您熟读过安德鲁颇受好评的作品《论头部伤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了? 医生(很傲慢地微笑):噢,我想是的。上个礼拜我就读过这本书。 律师:那么您读过《夏维论脑部外伤》吗? 医生:是的,这本书我详读过好几遍。 律师用同样的语气,不断地询问证人是否读过其他“虚构”的作品,而医生总是回答说“仔细研究过”或“在他的图书馆翻阅过”。最后,律师知道医生已经察觉到这个圈套,话锋一转,以嘲讽的语调问医生是否读过《论脊椎和脊髓伤害》(是该主题的真正经典作品)。这次医生却大笑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本书,我想您也没有吧。”这时,辩方医生迅即出庭为辩方作证,他对陪审团解释说,原告证人宣称熟读过的医学作品,其实是他虚构的。 2.质询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