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德剿匪和游击战术原则的形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朱德剿匪和游击战术原则的形成

论朱德剿匪与游击战术原则的形成 朱荣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井冈山 343600) [内容提要]:朱德是我党最早实践并提出游击战术原则的卓越领导人,这一最早绝非偶然,它的思想基础就在于朱德早年有过成功的三次剿匪经历,通过这些剿匪战斗,朱德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这些成为南昌起义后朱德及时转变斗争策略,并在湘南起义及井冈山斗争中娴熟运用游击战术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朱德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朱德 剿匪 游击战术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朱德是最早的军事活动家。朱德的早期军事生涯始于1909年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其间以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标志,其早期军事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从南昌起义到1928年“朱毛会师”这段最艰苦的岁月里,朱德早期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积淀的才能、打下的基础,对初创时期的人民军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朱德早期军事实践中的指挥经验突出表现在他对游击战争的较早领悟和对游击战术的熟练掌握上,这对南昌起义余部艰苦军事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价值。南昌起义前,朱德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主要是正规战。在这些正规战中,朱德凭借其扎实的军事理论素养,累建奇功,逐渐成长为一代滇军名将。除此之外,朱德还有三次与正规战不同的剿匪战斗经历。第一次是滇南剿匪;第二次是川南剿匪;第三次是赣东剿匪。由于这些剿匪战斗不同于以往的正规战,在实践中朱德突破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一套与正规战不同的战术打法,即游击战术,这为朱德在南昌起义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实现军事战略转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朱德三次“剿匪”概况 朱德的游击战术产生于早年的滇军时期。其奠基地就在滇南。滇南,历来就是土匪强盗兴风作浪的重灾区。历次在云南作乱后被击溃的余勇,与辛亥革命后逃窜至滇南的清军散兵纠集为若干股匪帮,在滇南的蒙自、建水一带杀人越货,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滇南地区相对富裕,矿产丰富,商业兴盛,又是茶马古道、滇越铁路的必经之地,是中越交通的枢纽,对土匪来说可谓是财源滚滚,再加上滇南山高林密,宜于隐蔽,是土匪强盗最理想的作案场地。1913年秋,朱德被蔡锷派往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第一营任营长,奉命驻防在滇越铁路沿线的蒙自、个旧、临安一带,主要任务是剿灭土匪,巩固边疆。 滇越边境地处偏远山区,气候恶劣,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灰蒙蒙的云雾和瘴气成年累月地在峡谷飘动,把一切都罩上了一层灰暗而朦胧的阴影。残暴而狡猾的匪徒依仗地熟人熟及有利的地形,神出鬼没地同剿匪部队周旋。这些土匪又同少数民族上层的反动分子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纠纷,使剿匪工作难以取得实效。朱德率领部队到达驻地之后,立即占据要津,修筑了坚固的围墙和堡垒。同时又到处张贴布告,安定民心,缉拿匪首。短短几个月中,就消灭了好几股小匪群,公开处决了几个民愤极大的匪首,使土匪的嚣张气焰得到初步收敛。不过,余下的土匪在领教了朱德的厉害后,变得更加狡猾了。他们时而化整为零,打家劫舍,潜入茫茫林海;时而化零为整,啸聚山林,祸害人民。朱德率领部队几次出击,都扑了空。为完成剿匪任务,朱德动了很多脑筋,经过反复思索,他认为取胜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应当了解土匪的特点,抓住土匪的变化,才能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为此,朱德白天带上几千人满山遍野地跑,观察地形,走访群众,尽可能地详细了解土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晚上反复研究收集来的各种情报资料,结合自己学过的军事理论,思索剿灭土匪的各种方法。 经过认真总结,朱德认为对付土匪的最好办法就是流动游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土匪搞流动游击,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忽而在东,忽而在西,朱德也将部队分成若干分队,化整为零,四处寻觅土匪踪迹。一旦发现踪迹便穷追猛打,灵活机动地打击和消灭他。采用新的战术之后,部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剿匪战斗屡屡得手。每次追剿土匪,朱德总是根据土匪的活动特点和地形情况,精心研究对策,周密制定歼灭土匪的计划。每次作战,或声东击西、灵活机动,或进退自如、秘密迅速,经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斗,平息了一股股匪患,使这里的土匪日益减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也使法帝国主义妄图利用土匪滋扰边境,乘机侵占中国边疆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两年的边疆剿匪作战,使朱德经受了特殊环境的考验和磨练,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取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方法。[1] 朱德的第二次“剿匪”发生在四川沪州。沪州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战略要冲,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天府第二”之说。辛亥革命后,社会动荡,官吏们无暇顾及地方安宁。加之护国讨袁又以沪州为中心战场,几经拉据,人民深受战争之苦。护国战争后,又逢军阀混战,苛政如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被击败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