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侵权法的经济分析9
第四章 侵权法的经济分析 煤炭事故伤害案 “早期的法律提出的问题很简单:‘被告是否做了伤害原告身体的行为?’而今天的法律除了一些基于公共政策的特定案例外,会涉及更深入的问题‘该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吗?’” ——詹姆斯·巴·亚当斯 《哈佛法律评论》第22期P99(1908) “即使不存在疏忽,公共政策仍要求,只要是由于进入市场的具有缺陷的产品所造成的对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就要承担责任。” ——罗杰·特雷奥法官诉可口可乐瓶装公司案,150P.2d436(1944) ☆本章的基本构架 §1.侵权法的经济本质 §2.侵权责任的经济分析 ——侵权责任的归属及预防激励 §3.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 ——损害赔偿金的计算及其效率问题 本章小结 练习题 §1.侵权法的经济本质 司机在公路上撞车致人伤亡;酒吧里的一位顾客打伤了身旁的人;一家报纸失真地报道说当地一位官员由于贿赂而被捕等。像这些案例,人们可依照合同法和财产法进行起诉吗? 案例1 乔由于他妻子琼的越轨行为而心烦意乱。在装货码头干了一整晚的重活后,碰到了布劳格斯。因怀疑他在追琼,乔便侮辱了布劳格斯,并且动手打他,他打伤了布劳格斯的鼻子。因此,布劳格斯以乔破坏了他的名誉并打伤了他的鼻子而向法院起诉。 案例2 三个猎手去树林中打野鸡。他们四处散开,相距25英尺左右,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这时中间的一位猎手惊飞了一只鸟,那鸟扑打扑克翅膀朝天上飞。在两侧的猎手转向中间,朝着那只鸟开了枪。鸟逃脱了,但中间的那个猎手被枪打瞎了眼睛。这两个猎手中肯定有一个人打伤了他,但无法断定是谁。受害人便控告了他们俩人。 案例3 生产汽车燃料添加剂的厂家需要严格的质量检验。若质量检验控制在高水平上,则产品的化学混合物适量,它将不会损伤汽车引擎。然而,若质量检验放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一些混合物的投入量就会有所偏差。有些汽车使用该添加剂就会受至损伤,特别是引擎会因拉杆脱落而报废。拉杆脱落引擎后,细心的机械工通过燃料和其他迹象可找出其中的原因。生产厂家认为高水平的质量检验成本将超过由于较低水平的质量检验而对一些汽车引擎所造成的损害,因此厂商采用了较低水平的质量检验。为此,遭受损害的汽车车主起诉了厂家,并请求惩罚性的损害赔偿。 一、侵权行为的传统理论 1.原告必须已经遭受伤害 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函数 问题1:说明图形的含义。 问题2:如何考虑无形损失的补偿呢? “事实原因”——条件检验法: 如果没有这种行为,事件会发生吗?若答案是“否”,则该行为是事件的事实原因;反之则反是。 一个简单模型 如果一个人控制的变量会降低其他人的效用函数,则他就对其他人造成了伤害。类似地,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可表示为一种函数关系,即一个人的效用函数中包含着其他人控制的变量。 问题1:条件检验法与多种原因 假设乔挥拳打向布劳格斯,布劳格斯躲开了跳到了一块地板上,地板坍塌,使得布劳格斯跌倒并伤到了鼻子。若乔不打布劳格斯,他的鼻子会受伤吗?答案有赖于布劳格斯是否踏上了腐烂的地板,即使他并不需要躲避乔的拳头。故乔那一拳是否是鼻子受伤的事实原因就不太清楚。 问题2:远因与近因 例如,乔一拳打伤布劳格斯的鼻子。这一拳是布劳格斯鼻子受伤的事实原因,但其他事件也是。如若乔没有出生,他便不能打伤布劳格斯的鼻子;若乔的父母没怀上他,乔就不会出生;因此,乔的父母也是布劳格斯鼻受伤的一个事实原因。 因此,条件检验法不能区分远因和近因。 在许多案例中,受害者要想获得赔偿金,除了伤害和因果关系之外,原告还必须证明被告对其有未尽的义务,且因此而损害了原告。 当施害人违反了某个法律义务时,要看他是有“过错”还是“疏忽”。要求由原告举证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存在的责任归属原则,是“故意”或“过失”侵权中的归责原则。 前者关注故意施加的伤害,后者关注在事故预防中的过失。 表示连续变动的预防水平的法定标准 思考问题 问题1:修改上图说明机动车辆必须遵守的时速限制。 问题2:为什么狗的主人对狗所造成的伤害负有疏忽责任,而老虎的主人要对老虎所造成的伤害负有严格责任,请给出一个经济学解释。 二、侵权法的经济本质 合同法关注那些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达成私人协议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侵权法则注重于为达成私人协议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让每一位驾驶员同其他驾驶员就如何分配未来意外事故的成本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意见是很难做到的,同样,让每一位驾驶员同每个可能被车撞到的行人缔结合约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经济学家通常用外部效应来描述与私人协议有关的外部伤害。 例如,在过失侵权责任规则中,要求侵权人向受害人支付损害赔偿金,这将会促使侵权人更加小心谨慎地行事,以避免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或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