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游牧民族气的辽代玉器.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富游牧民族气的辽代玉器

公元916年至1125年,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契丹族建立了雄踞北方的辽王朝,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在辽王朝立国的二百年间,契丹族、汉族等各民族在中国北方的广 广阔地域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辽文化。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和中部即今赤峰市和通辽市北部,属于辽王朝统治的区域,地下蕴藏的辽代文物最为丰富,是内蒙古文物保护和研究 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内蒙古的文物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辽代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收获。随着辽代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辽代玉器资料也多有发现。龙、凤、鱼、摩蝎形玉佩内蒙古 地区发现的辽代玉器多出白辽代墓葬、窖藏。这些玉器资料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不仅有明确的出土地点,有的还有确切年代。这些珍贵的玉器资料是辽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出辽代制作工艺、装饰风格以及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于玉器的鉴定断代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内蒙古出土辽代玉器造型特点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辽代玉器.多以佩件装饰玉为主, 玉器的造型风格具有浓厚的契丹民族文化特色,其中也包含汉族和西亚文化因素。契丹族虽然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但其民族习性较为开放,如同其开放的性格一样,在玉器的制 作题材上也是非常随意自然,不受任何程式化的束缚。玉器的造型不仅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而且还兼顾适合本民族的生活习惯。熊形玉佩件目前所见这些玉器, 其造型和题材以动物生肖类较多,多数为身上的佩饰.也有马具上的装饰。1978年赤峰巴林右旗白音汉苏木友爱村辽代窖藏内出土一件熊形玉佩件,玉质为白色,呈半浮雕形,整 体成伏卧形,短尾长鬃。鬃毛部位巧妙地利用了玉料上的皮色,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塑造得惟妙惟肖,可谓独具匠心。鱼形盒玉佩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二十多件(组)玉佩饰和二百多件马具装饰件。玉质均为白色,细腻光洁.晶莹滋润。玉佩和饰件的造型有龙、凤、鱼、鸳鸯、鸿雁、海螺、猴、蛇、蟾蜍、蜥蜴、蝎子、摩羯、马形 和狻猊形等形象。还有象征性的工具形刀、剪.锥、锉等玉饰件。佩饰中的圆雕鸳鸯、鸿雁,均为双双交颈伏卧形,造得极其生动感人.充满了情趣。鱼形玉佩也是成双成对。这种造 型与辽代贵族生活密不可分.契丹旧居潢河、土河问(今赤峰地区的西拉木沦河、老哈河),四时捕鱼。冬春之际,江河封冻,有凿冰钓鱼法。辽朝历代皇帝和皇亲国戚们也经常在达 鲁河或鸭子河的春捺钵活动中钓鱼。捕获头条鱼后设宴庆祝,称”头鱼宴”。宋人程大昌在其《演繁露》中曾记载了辽道宗在达鲁河钓鱼的情况。契丹贵族佩饰喜用熊、鸳鸯、鸿雁、 鱼的造型,与契丹贵族喜欢钓鱼以及四季捺钵游猎习俗有关。龙、凤和具有五毒形象的蛇、蟾蜍、蜥蜴、蝎子等玉饰,显然是受了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摩羯来自印度,从这里也反映 出契丹族吸收和融合西方文化的因素。鱼形盒玉佩契丹族玉器的造型,不仅有多元一体的特点,而且还有一器多用的功能。既是装饰物,又是实用器。鱼形盒、螺形瓶等,可装纳随身 携带的香料或小件物品。这种集装饰、实用功能于一体的玉器,是为适应契丹人游牧生活的需要而设计.是契丹族玉器的又一特点。工具形玉佩内蒙古地区目前所见的辽代玉器大多采 用白玉制作,所用玉料来自新疆的和田。契丹族藉强劲的骑兵,崛起于草原,称霸于中国的北方。早在辽太祖建国之初.和州回鹘便从西域来贡,进行贸易交往。天赞初年,波斯、大 食等国先后朝贡于辽,到圣宗时,这种友好交往更属频繁。《契丹国志》卷二十一记载:“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甘州、沙州、凉州,以上诸国三年次遣使.约四百佘人 ,至契丹贡献玉、珠、犀、乳香、琥珀、玛瑙器……”。《天工开物》云:“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葱岭。”辽代玉器原料的来源,可能是以进贡或通过商业贸易,来自西域 诸国。 和田玉 / 编辑:bdgqdy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