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压力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oc

公务员压力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7 - 公务员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1 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和Maslach最早开始着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由于长期感受来自工作的压力而不能及时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表现为极度的身心疲惫、对工作的厌倦、不能获得工作成就感等。 有人将工作倦怠比喻为“企业的隐形杀手”,称之为“奢侈的职业病”,它不但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疾病以及抑郁症等心理不适行为,而且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诱发离职、缺勤等现象,更可能产生人际沟通障碍,危害家庭关系、亲友关系等。长期以来,一般认为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以及组织成员间,因而职业倦怠研究也集中在这些行业和人员之中。然而,在中国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转型,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的人群越来越多。 2007年9月,中国第一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网CEO徐培基为温州市龙湾区公务员开展心理辅导,前期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工作机械化,“累,心力交瘁”;还有40%倦怠感明显,只有10%自认为激情依旧,目标明确。2007年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调查的结果也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2008年1月,重庆市首份《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发布亦凸显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尚在平常老百姓之下,他们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市、区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也仅相当于社会一般人群。归结起来,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抑郁、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紧张、职业成就期待、人格冲突等五种。 公务员被视为人民的“公仆”,其工作效率与政府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其工作直接或间接为公众利益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给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扎实实为民服务的理念,而且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况。当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良好精神状态的职业公务员队伍是国家和政府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迫切需要。公务员个体如出现职业倦怠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公务员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会影响其工作表现;由于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倦怠所导致的不容忽视的负面溢出效应更会影响到其家人、同事和服务对象的健康与幸福,最终直接影响政府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2 研究综述 2.1职业倦怠研究 2.1.1 职业倦怠的概念 略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2.3.1 研究对象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研究对象看,大部分职业倦怠研究都锁定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如教育、医疗等,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也仅限于体现在从事人际服务业的个体身上。这势必导致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集中在教师、医生和护士等。事实上,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大增大,职业倦怠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相应的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也应该进行扩展,如研究公务员的倦怠情况等。同时,对于应对方式的研究,也是更多地集中于教师、警察、护士等研究对象,对其他群体的关注相对不足。 2.3.2 应对方式的研究,一般情境研究多,具体情境研究少 己有的应对方式研究,多是对一般压力情境的研究,较少在具体压力情境下进行,从而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多年来难以有新的发展,造成了其与临床实践研究相脱节的情况。 2.3.3 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有待验证 应对方式与其职业倦怠具有密切的关系,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不同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影响如何,还没有定论。同时,现有研究采用的应对方式测量都是采用一般情境的应对方式问卷,而很少有使用特定情境问卷的,这点也有当前我国特定情境应对方式问卷的缺乏有关。 2.3.4 加强工作倦怠形成过程和干预机制研究 工作倦怠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虽然目前针对倦怠原因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工作倦怠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发展变化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虽然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倦怠的发展阶段,如Spaniol和Caputo的3阶段、Calamidas的5阶段,Golembiewski的8阶段,Maslach等认为先出现情绪衰竭,随后是缺乏人情味,最后是成就感低落。但是这些理论大多缺乏实证支持,更多的是理论上的推理。因此,需要进一步考察工作倦怠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同时,尽管工作倦怠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极大关注,然而目前针对干预机制的研究寥寥无几,应积极开展工作倦怠预防和干预机制的研究,使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 研究设计 从前面的综述可知,当前对于一个特殊的职业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