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我国革命圣地之一的百色,地处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现已形成以平果嘹歌、凌云壮族巫调音乐、田林的北路壮剧、和苗族的芦笙舞、田阳舞狮、隆林跳坡节、壮族织锦技艺等壮族民间艺术为主体的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目前,这些民间艺术已成为百色老区人民传播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 右江区:山歌 田阳县:布洛陀文化 田东县:山歌 平果县:嘹歌 德保县:红枫文化 靖西县:绣球文化 那坡县:黑衣壮文化 凌云县:巫调音乐 乐业县:唱灯戏 田林县:北路壮剧 隆林县:跳坡节 西林县:句町文化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它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阳布洛陀口传史诗 《布洛陀口传史诗》是布洛陀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壮族麽教的经文,它唱颂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创造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等。 嘹歌是壮族本土原创民间口碑文学的经典之作。壮族嘹歌是因为其唱法,每一句都有“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这里的“嘹”有特定的含义。在壮语中“嘹”是“玩”、“玩耍”、“娱乐”、“玩乐”的意思。嘹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未经刊行的壮民族古代原生态的百科全书”。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德保地处“回归线绿洲”,北回归线横跨县境,境内有许多神奇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特殊的人文景观。拥有以“德保”冠名的世界珍稀动植物种“德保矮马”和“德保苏铁”,德保矮马名扬天下,堪称“马中熊猫”,德保苏铁享誉全球,是珍贵的植物“活化石”,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境内有10万亩红枫林,是中国最美的“枫”景线和最大的枫林带,享有“德保红叶赛九寨”的美誉,堪称“南国红枫天堂”。 绣球是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位于桂西南边陲,有小桂林和绣球之乡美称的靖西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该县妇女所生产的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 诚为广西绣球之上品,有口皆碑,如今也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集中在广西与云南边邻的那坡县,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黑衣壮以黑色为美,并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 凌云壮族的“七十二巫调”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还在传唱,“七十二巫调”共有72个调子,用来抒发壮族女性的内心感情。经过不断的演变,如今的72巫调演唱已发展为个人独唱,多人合唱等形式,内容增加为歌颂爱情、歌唱时事等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生活,曲调上有欢快抒情、轻歌慢语的,也有悲痛凄切、摧人泪下的。 演唱的过程中,往往配以绒扇、香包、铃铛、铜珠、脚踏声等为音乐配器,体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凌云的72巫调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上世纪50年代,巫调《情比天还净》、《水源洞》还曾获得过自治区专业民间文艺汇演一等奖。 唱灯戏 主要流布唱灯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乐业县汉族聚居的甘田、逻沙、同乐、幼平等乡,以及毗邻的凌云县的玉洪,田林县的浪平等地。其源流无文字依据,传说是在当地舞龙踩灯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乐业县历来有唱灯舞龙的文化传统,每年农闲时节或吉庆节日,有灯队走村串户庆贺新春或恭贺建房、庆祝婚嫁等。 一般灯队由十六人组成,有一丑一旦,两个乐手和八个或十二个手持彩灯的灯队。每个灯上除绘有花草虫鱼外,还分别写有“恭”、“贺”、“新”、“禧”、“风”、“调”、“雨”、“顺”等字样,每灯一字,舞灯时不断地摆出不同队形的“恭贺新禧”、“风调雨顺”字样,边舞边唱民间小调,内容是祝愿吉庆,当地人称之为游村踩灯。 北路壮剧 北路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北路壮剧是伴随着民族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大多在婚嫁喜庆期间或节日、歌圩才登台演出。 北路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