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野调查哈尼族丧葬礼俗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ocVIP

基于田野调查哈尼族丧葬礼俗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田野调查哈尼族丧葬礼俗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基于田野调查哈尼族丧葬礼俗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摘 要】丧葬,作为哈尼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哈尼族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丧葬礼俗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容,葬礼上每个仪式、每个过程都代表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哈尼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哈尼族;田野调查;丧葬礼俗;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21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66-02   一、前言   “事死如事生”,哈尼族认为,人的死亡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活着的其他的宗族成员对永生产生强烈无比的渴求。死亡只不过是一种肉体的消亡,他的灵魂还是活着的,因此,哈尼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会死亡的逝者的灵魂。灵魂不灭观念也就会贯穿于哈尼族丧葬礼俗的整个过程。   其实,哈尼族人还是能淡然面对死亡的。尤其是比较年长的老人正常去世后,整个村子的百姓以及邻近村子的亲戚、朋友都会为其送行。整个村子停止一切生产,全体行动起来,全力帮助丧家办理丧葬事务,这已经成为哈尼族村寨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或习俗了;有些家庭富裕的丧家还会为老人举行盛大的“摩搓搓”葬礼。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丧葬礼俗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行为。作为人类文化传统中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是最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一部分,丧葬礼俗往往是特定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特定精神世界的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因此,对于丧葬礼俗的研究,历来为古今中外的学者所重视。   车垤,云南元江县的一个哈尼族村寨,村民全部为哈尼族。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已经对其有了不可磨灭的感情。作为本民族的年轻后生,笔者希望能够用所学对本民族文化做一点研究,本文即是在对本村寨的丧葬礼俗文化做了长期大量个案调查后的一个初探,以期对本民族文化研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哈尼族丧葬礼俗的史料辑录   据清乾隆《开化府志》卷9载:   “窝尼丧无棺,吊者击锣鼓摇铃,头插鸡尾跳舞,名曰洗鬼,忽饮忽泣三日,采松为架,焚而葬其骨,祭同牛羊,棕扇环歌,拊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这就是古代哈尼族先民丧葬礼俗活动的历史情形。也表明古代哈尼族先民其实最先实行的还是火葬,直到明中叶以后,受汉族文化影响,土葬才逐渐取代了火葬。   三、哈尼族关于丧葬礼俗的分类   哈尼族的丧葬类别主要有以下七类:   “乃然”(小鬼)、“日得”(薄命)、“日呸”(短命)、“日把”(半命)、“伤尸”(非命)、“搓莫”(老人)、“日苯搓莫”(满寿老人)。   哈尼族有这样一种说法:老天赋予一个人的标准寿命为六十年,如果到六十岁死亡就叫满寿归天,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不必经受种种磨难和修炼就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或尽早投生。如果超过六十岁,则为积功德、办好事修来的延年益寿,死时老天或先祖不仅打开天窗笑脸相迎,而且还封以诸侯爵位,授予厚礼福禄。反之,早期夭折者则被视为祸害人间、恶贯满盈的坏人,不是被流放为孤魂野鬼就是被打入地狱备受磨难。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日苯搓莫”无论在世还是死亡,都备受族人的尊敬,也由此可见,哈尼族为正常死亡的老人举行的丧葬礼仪是比较隆重的。   四、哈尼族丧葬礼俗的主要程序   哈尼族认为:人的生命是天神赐予的,人一旦吃完了天神赐给的粮食,生命也就终结,人就会死去。就目前来看,哈尼族的丧葬礼俗紧扣亡人的“超度”、“来世”以及在世者的贫富与祸福,因此丧礼办得十分认真严肃而又隆重。丧葬办理的程序主要有:备寿衣、接气、浴尸、报丧、备丧、哭丧、纳棺、办丧、送魂或指路、吊丧、出殡、择墓地、埋葬、清屋、叫魂、守灵。其中,以哭丧、送魂或指路、看风水、择吉日下葬为主要内容,尤其是“摩匹”吟唱《指路经》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   五、哈尼族丧葬礼俗的文化内涵   (一)乐观的生命意识   死亡,是人们不愿谈论的话题,可它最终是人的归宿,每个人都要无条件地屈服于死亡,这是必然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丧家脸上挂满了痛苦和悲伤,对去世亲人的留恋写在脸上和一举一动中。但是,哈尼族不一样,在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半点痛苦的痕迹,他们坦然面对已经发生了的事实,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死亡,他们为老人举行盛大的“摩搓搓”葬礼,参加葬礼的人可以互相嬉戏打闹,可以唱歌跳舞,然后在丧礼的第三天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地给老人出殡,以这样的方式让人们从死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们对死亡的重视才能反映人类对生命是多么得向往和肯定。“摩搓搓”葬礼上的表演包含了吟唱《指路经》、舞蹈表演等项目。它是有很长的生命力的,也具有深刻的内涵,这样的“摩搓搓”葬礼实际上是有功利目的的。人生来是值得庆贺的,而死亡也应该一样。在“摩搓搓”葬礼上,人们平等看待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