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发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务运动的发生

洋务运动的发生:军权与财权的下移运动 凤凰网历史专稿,作者:李小庆 1,中央财政危机 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清朝的国家财政在前期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但从 HYPERLINK /figure/detail.php?id=82 \t _blank 乾隆中后期开始,战争靡费、天灾频发、贪污纳贿等使得户部存银量开始减少,国家财政也逐渐出现匾乏。嘉庆时期,清朝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库存仅余八百余万”,较之乾隆朝大为减少,但仍保持着收支平衡(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三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道光时期的财政困难更甚,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清朝的财政状况急转直下,出现了入不敷出、库藏急剧减少的严重局面。据茅海建先生统计,鸦片战争财政军费开支约2500万两左右(参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第420页),再加上战争赔款、英军掠夺及勒索钱款,总计达到45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而“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的十年中,常年经常费用亏空不计外,例外支出达8000万两,盘查省库亏空达1543万两,总计亏空数达9543万两以上,平均每年亏空数为900万两以上”(周育民:《晚清的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此间,清政府虽然进行过财政改革,但收效甚微,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清朝的财政最终陷入全面危机。以库银为例,咸丰二年,户部银库收入为863.1万两,支出为1026.8万两;咸丰三年,收入为444.3万两,支出为847.1万两。(参见《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第175页)随着太平天国运动范围的扩大,清朝的财政支出节节攀升,已然难以支撑。正如户部所奏称的那样“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晌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文宗实录》卷97)。 2,军权与财权的下移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了清王朝的统治安全,为此,清廷调用了大量的兵力进行镇压。但八旗及绿营的战斗力低下,一触即溃。当时一些地方为了抵御太平军的攻袭,纷纷建立民团自保。清廷为了利用这些军事力量,任命部分京官为“团练大臣”,协助当地巡抚办理, HYPERLINK /figure/detail.php?id=96 \t _blank 曾国藩便是其中的一员。但他知道民团的战斗力并不足以应付太平军,遂利用当地原有的资源逐步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军事力量-湘军,成为后来镇压太平军的主力军。湘军的性质类似于私人雇佣军,因而整个部队级级听命,全部效忠于曾国藩。稍后形成的淮军亦是如此。 清廷需要利用湘军、淮军等军事力量扫灭太平军以维系统治,但又苦于庞大的军费开销,于是不得已变通旧制,放权地方,允准地方督抚乃至统兵大员自行筹饷。所筹饷银一类是地方督抚自筹经费,多为苛捐杂税;一是统兵大员“就地筹饷”,大抵有捐输、厘金、饷银三项。如厘金的征收,“在咸丰年间,年收银三四百万两(全国约一二千万两),……巨额军所需资金盖出于此”(《江苏省志·财政志》,江苏省地方志编共委员会,1996年版,第38页)。 本来作为应付庞大军费开支而施行的临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被地方大员利用,此后,他们往往以筹集军费为名,利用“就地筹款”,甚至还截留上解之款,使中央财权不断受到损害。于是出现了曾国藩所说的现象:“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十《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放松财权的举措使得地方要员成了既得利益者,清政府后来虽几经努力,但再难回收此权。 3,洋务运动的主导势力--部分地方实力派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所谓“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五)。“从1861年开始,自强一词在奏折、谕旨和士大夫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这表现出人们认识到需要一种新的政策,以应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变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这一“新的政策”就是洋务运动的开展。 对于办理洋务的主张,清廷内部有着截然对立的意见,他们分别是反对洋务的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和主张洋务的洋务派。“一般认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是 HYPERLINK /figure/detail.php?id=108 \t _blank 奕”(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30页),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清朝中央政府的代表,奕懂得洋务运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但却并非洋务运动的直接操办者。实际操办洋务的还是一些地方大员,比如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