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的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的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三: 《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技术导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七月 1 项 目 名 称:环境污染争议调查、仲裁监测技术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135.17 承 担 单 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吉林省环境监 测中心站 编制组主要成员:李国刚、宫正宇、孟梅、郭平、李新宇、张胜林、王 光、李铭煊 标准所技术管理人:申晨、周羽化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 2 目 录 1 项目背景 1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1 3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思路 2 4 标准技术内容说明 3 5 参考文献 4 1 《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为更好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 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原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在2002年下达了本项目,项目统一编号为135,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庆 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共同承担了编制任务。 1.2 工作过程 2009 年 1 月-2010 年 10 月,开展资料收集、调研工作,编制组根据国家 环境保护标准的最新要求对本标准的结构框架进行了调整,对主要技术内容进 行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形成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 2010年11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召开专家研讨会,会议建议将标 准名称由《环境污染纠纷调查、仲裁监测技术规定》修改为《环境污染纠纷调 查监测技术导则》,并提出标准技术内容调整建议。 随后,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一步进行了调整 和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1 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也日益明显。污染所引 起的纠纷,已经逐渐成为当今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主要 采用信访和社团法律援助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解决污染纠纷的主体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主要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问题。解决纠纷的 重要环节是依照一定合法程序调查并判断污染事实,要获得及时、准确、公正 的事实依据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处理环境污染引 起的纠纷时,主要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同时需要统一、规范、 系统并具指导意义的标准程序以及技术要求,以此来规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行 为。因此,为进一步规范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和监测程序,制定本标准。 2.2 纠纷调查监测技术的进展 1 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监测主要的核心问题是:(1)调查程序是否合法,有没 有调查的依据;(2)是否有能识别污染源的范围、程度的技术手段。现阶段我 国环境污染纠纷监测还基本采用常规监测的技术手段,对于某些综合、复杂的 污染纠纷案例,这些技术手段的适用性具有一定局限性。介于上述原因,在实 践过程中一些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便携式现场检测法,以及一些示踪技术、源 解析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等得到应用。这些方法虽然为非标准方法, 但对我们作侦样定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2.3 国外相关情况进展 为有效解决环境纠纷,有些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处理环境民事纠纷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文件。如日本的《公害纠纷处理法》(1970年)、韩国的《环境污染 受害纠纷调整法》、台湾地区的《公害纠纷处理法》(1992年)等,所有这些都 是以ADR (Alterna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