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厂工艺技操作规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炼铁厂工艺技操作规程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目 录 第一章 高炉工长技术操作规程 1 第一节 原燃料的管理 1 第二节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4 第三节 正常炉况的标志 7 第四节 失常炉况的征兆与处理 8 第五节 出铁与放渣 16 第六节 休风与送风 17 第七节 事故预防及处理 18 第八节 高压操作 21 第九节 富氧鼓风 22 第十节 喷煤操作 22 第十一节 溜槽传动箱水冷水封操作制度 23 第二章 热风炉及布袋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25 第一节 烧炉操作制度 25 第二节 换炉操作程序 25 第三节 停煤气操作 25 第四节 引煤气操作 26 第五节 助燃风机启动、停止程序 26 第六节 点火操作 27 第七节 休、复风操作 27 第八节 事故处理 28 第九节 操作注意事项 28 第十节 高炉煤气脉冲布袋除尘、重力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29 第三章 卷扬工技术操作规程 34 第一节 操作制度 34 第二节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34 第三节 无料钟炉顶操作 34 第三章 料仓除尘系统操作规程 36 第四章 炉前技术操作规程 37 第一节 铁口操作与维护 37 第二节 开铁口操作 37 第三节 堵口及铁口、大沟维护 39 第四节 铁口事故及其处理 39 第五节 撇渣器操作与维护 40 第六节 渣口操作与维护 42 第七节 风渣口更换 43 第五章 看水工技术操作规程 44 第一节 风口漏水 44 第二节 渣口破损 44 第三节 炉身冷却器烧坏 44 第四节 水温差变化的判断与处理 45 第五节 冷却水量控制 45 第六节 更换风、渣口冷却设备 46 第七节 滤水器的操作 46 第八节 冷却系统 46 第九节 休风、复风 47 第十节 事故处理 48 第六章 高炉插枪工技术操作规程 49 第七章 取气工技术操作规程 50 第八章 高炉鼓风机技术操作规程 51 第一节 机组启动前的必备条件及准备工作 51 第二节 机组的启动 51 第三节 机组的运行 52 第四节 机组的停车 52 第五节 机组的事故停车 53 第六节 突然停电操作 53 第九章 水泵工技术操作规程 55 第一节 启动与停止 55 第二节 运转时 55 第十章 高炉水冲渣系统操作规程 56 第一节 高炉水冲渣生产操作 56 第二节 过滤池检修维护 56 第十一章 上料系统技术操作规程 57 第十二章 车间车辆操作规程 58 第十三章 喷煤制粉系统操作规程 58 第一节 烟气升温炉操作规程 61 第二节 备煤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63 第三节 制粉系统操作规程 64 第四节 喷吹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67 PAGE 17 第一章 高炉工长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原燃料的管理 1.进厂原燃料必须符合企业内部标准,凡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的原燃料,需请示炼铁厂生产副厂长,并向公司总调汇报,经批准后炼铁厂接收。 原燃料标准: (1)烧结矿 项目 FeO % MgO % S % 转鼓 指数 +6.3mm 耐磨 指数 -0.5mm 筛分 指数 - 5 mm 质量 指标 ≤14 ≥3.0 ≤0.06 ≥63% <8.0% <9.0% (2)求团矿 项目 FeO % SiO2 % S % 抗压 强度 N/球 转鼓 指数 + 6.3mm 耐磨 指数 -0.5mm 筛分 指数 - 5 mm 质量 指标 ≤1.0 ≤7.5 ≤0.05 ≥1900 ≥88% <7.0% <5.0% (3)焦炭 a. 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执行GB/T1996-94) b. 焦碳水份进厂时必须化验分析,但只作为结算及生产操作大的指标,不作为质量考核依据。 c. 焦末含量系指25mm以下部分,并以湿基计算。 d. 粒度30-80mm,成品焦中粒度大于80mm部分不超过5%,粒度小于30 mm部分不超过5%。 种 类 灰份(A)% 硫(S)% 挥发份(V)% 焦末 含量 % 抗碎强度M40 耐磨强度M10 水份 % I类 II类 混焦(大于40 mm) ≯12.0 12.01~13.5 ≯0.6 ≯1.8 ≯5 ≮80 ≯10.0 4±1.0 成品焦(25-70 mm) ≯12.0 12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