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章战后民族运动及第三世界的形成.pptVIP

第十章战后民族运动及第三世界的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战后民族运动及第三世界的形成

第十章 战后民族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二战不仅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极端反动势力——法西斯,而且重创了早期资本主义体系的支柱——英、法等殖民帝国,与资本主义体系中心转移和结构重组相同步,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第一节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与殖民体系的瓦解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背景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高涨,首先是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及其在世界体系中地位下降的结果。 其次,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的新结构和现代工业文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 第三,从主观因素上看,二次大战作为—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最广泛地动员了各国人民,包括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同时,经历了战争锻炼的殖民地人民在政治领袖、组织力量、外部联系、斗争策略等方面都积累了比战前更为丰富的基础和经验,这些因素为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以及民族独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政治条件。 第四,二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获得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国际支持。 二、殖民体系的瓦解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第—个高潮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阶段开始,延续到50年代未,其中心区域在亚洲,并延伸至北非。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t945年)、越南(1945年)、老挝(1945年)、叙利亚(1946年)、约旦(1946年)、菲律宾(1946年)、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47年)、缅甸(1948年)、斯里兰卡(1948年)、韩国(1948年)、朝鲜(1948年)、以色列(1948年)、利比亚(1951年)、柬埔寨(1953年)、苏丹(1956年)、摩洛哥(1956年)、突尼斯(1956年)、马来西亚(1957年)等。此外,有两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也在50年代获得独立,它们是加纳(1957年)和几内亚(1958年)。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第二个高潮兴起于1960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其中心区域在非洲,并扩及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亚洲太平洋地区。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刚果(利)、刚果(布)、索马里、贝宁、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乍得、中非、加蓬、马里、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塞浦路斯(以上为1960年独立);塞拉利昂、南非、坦噶尼喀、科威特(以上为1961年独立);布隆迪、卢旺达、阿尔及利亚、乌干达、也门、西萨摩亚、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上为1962年独立);桑给巴尔(1963年)、肯尼亚(1963年)、马拉维(1964年)、赞比亚(1964年)、马耳他(1964年)、冈比亚(1965年)、马尔代夫(1965年)、新加坡(1965年)、博茨瓦纳(1966年)、莱索托(1966年)、圭亚纳(1966年)、巴巴多斯(1966年)、南也门(1967年)、毛里求斯(1968年)、斯威士兰(1968年)、赤道几内亚(1968年)、瑙鲁(1968年)、汤加(1970年)、斐济(1970年)、巴林(1971年)、卡塔尔(1971年)、阿联酋(197年)、几内亚比绍(1973年)、巴哈马(1973年)、格林纳达(1974年)、苏里南(1975午)、莫桑比克(1975年)、佛得角(1975年)、科摩罗(1975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年)、安哥拉(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独立当时,贝宁称达荷美,布基纳法索称上沃尔特特,科特迪瓦称象牙海岸,海半,刚果(利)后曾改称刚果(金)和扎伊尔,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后合并为坦桑尼亚)等。 7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获得独立的国家还有:塞舌尔(1976年)、吉布提(1977年)、所罗门群岛(1977年)、图瓦卢(1977年)、多米尼加(1978年)、圣卢西亚(1979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79年)、津巴布韦(1980年)、瓦努阿图(1980年、伯利兹(1981年)、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年)、圣克里斯多弗和尼维斯(1983年)、文莱(1984年)、纳米比亚(1990年)等。 经过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冲击,欧洲殖民帝国在世界范围建构的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政治意义上的“非殖民化”历史使命宣告完成,随着一大批新独立国家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到90年代,185个联合国成员中,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多数,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同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