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文学的寻根”与寻根文学
第十章:文学的“寻根”与寻根文学 一、文学的“寻根” 1、概述: “寻根”文学的酝酿,在1983到1984年间,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阿城、李陀、郑义等,围绕文学“寻根”问题,交换过意见,召开过座谈会。1984年年初,李陀在一篇文章里,使用了“寻根”这一语词表达了他本人的“寻根”意向。 1985年的夏天,他们便纷纷在报刊上撰文,倡议、宣扬有关文学寻根的主张。这些文章有:韩少功《文学的“根”》,郑万隆《我的根》,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等。其中,韩少功的《文学的“根”》后来被有的人看作是这一文学运动的宣言,他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认为我们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一些此前发表的作品在理论阐述中被作为范例列举。 2、文学“寻根”的缘由: (1)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思”潮流的深化,是对历史失误和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提倡者看来,如果以现代意识来重新关照传统,将寻找自我与寻找民族文化精神联系起来,这种本源性(“根”)的东西,将能为社会和民族精神的修复提供可靠的根基。 (2)从文学本身来看,在对西方文学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许多作家认为,以“世界文学”的视野,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是中国文学“重建”的更为可行之路。 (3)从创作自身来讲,国外文学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寻根小说的艺术形态: (1)从小说创作的题材来看,作家开始对风俗、地域文化产生兴趣。 (2)小说艺术探索上,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开始使用。如细节描述与象征、寓言因素的结合,叙事方式的变换等。 二、莫言的《红高粱》 (一)故事本身 1、两条线索: “现在时”这条线索,写余司令所打的一场伏击战,写行军—等待—战斗的过程。“过去时”这条线索写爷爷和奶奶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是小说浓墨重彩进行渲染的地方。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以及对暴力和性爱的迷醉在此被突出展现,其根本是对一种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2、两条线索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为情感世界的联系。从反抗封建伦理道德起步,到反抗异族侵略,不仅有着社会的、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性格上的原因,而且,这段“风流韵事”是这一切变化的最初动因。 (二)故事解读 1、《红高粱》故事的多重解读 抗战故事:《红高粱》宣告了历史小说正史化局面的终结,野史成为小说的主体。在这场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中更多体现出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强悍生动的暴力和性爱是其浓墨重彩渲染的内容。 家族故事:小说给我们虚拟了一个和现实世界构成强烈对比的红高粱家族。一方面是祖先的高大漂亮、彪悍健壮,另一方面则是孙辈们的孱弱无能。 爱情故事:一种民间爱情的蓬蓬勃勃的展现。 2、从寻根意义上:寻找“父亲”(根)的故事 是一个关于主体历史的寻找和重建的故事 寻找和重建一种缺失了的父子关系——一种主体生成的环境。这个家族的故事不仅为了重现多年来被我们的文学遗忘的一批既熟悉又陌生的主题(如侠骨与柔情、爱恨与恩仇、文化与自然、官匪与英雄、战争与人性等等),而且,在象征意义上,也是为这一代人重建一种主体的历史。 这种对主体的历史的重建其实包含着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对自己甚至是整个民族的“根”的追寻。莫言所寻找到的主体的历史,由于对一些惯常结局的回避,成了一种理想人格,一种狂放不羁的响马精神,或者说是一种蓬蓬勃勃的生命力的父子传递。 (三)人物:历史中的主体 “我爷爷”: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两重身份,并在他的性格中突出渲染出一种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 “我奶奶”:温热、丰腴、泼辣、果断。 罗汉大爷:忠诚、坚韧、不屈不挠。 他们是叙事人重构的理想之父。正是在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物的粗野不驯。 (四)《红高粱》的叙述 1、奇特的叙事人称:一个红高粱故事上溯了三代人,由“我”,经由“我”的父辈,到达“我”父辈的父辈。 2、“我”的作用:叙事者的作用,借助叙事者的血缘家族关系展现一个“过去的世界”。 3、叙述过程即是一个时间旅行过程。他创造了一系列临时性的故事时间,创造或者说是重造着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方式。 (五)《红高粱》中的感觉描写 感觉成了不肖子孙(叙事者)们跨越自己贫乏的经验疆界,接近红高粱般的爷爷、奶奶、父亲们(人物)的生活的一座桥梁。 这里的感觉是纷乱的陌生的世界里唯一可靠、唯一具有意义粘着力的东西。 三、阿城与他的《棋王》 (一)故事本身 1、线索: 表面线索:棋 实际重心:吃 2、内容安排: 小说四个段落,第一段列车上,重心在于王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测量培训课程.pptx
-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填写参考模板2024年.docx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练习.pptx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 2018.doc
- 做好客舱清洁前准备课件讲解.pptx
- 铁道信号论文-信号机维护与故障处理.doc
- ISO13485质量手册+全套程序文件.docx VIP
- 汽车机械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资料(高频300题).pdf
- 多维视角下梧州市普通高中体育生学训现状剖析与发展路径探索.docx
- 江南事业编招聘考试题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总-综合应用能力(2010-202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