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无锡辅仁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选修)试卷
(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上)
审核人:陈学峰 校对:张智勇
一、选择题(30题共75分,每题2.5分)
1.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春秋战国时,在大国之中,逐渐出现郡县。《周书.作雒篇》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的记载。由此可见,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A.郡县已在各国普遍设立 B曾有过郡为县统属的现象
C.周天子已创立郡县制度 D.郡统县的制度已经出现
3.《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
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8.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男女人口比为106.30 : 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男婴比女婴比例偏高,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形成这种观念的历史原因有
①宗法制 ②小农经济 ③科举制 ④近代新式教育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①秦设御史大夫 ②唐设三省六部 ③北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④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井田制的崩溃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D.均田制的实施
14.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