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2009-3-68);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261)
作者单位:102600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心内科(梁峰);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胡大一);101200 首都医科大学平谷教学医院心内科(姚远);10073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沈珠军)
通信作者:沈珠军,E-mail: zhujun66shen@
心肌病发病机制的变迁和治疗进展
梁峰 胡大一 姚远 沈珠军
中文摘要:心肌病为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由于其定义、分类和临床诊断的不确定性,长期临床实践对其病理机制认识不清。最近几十年,诸多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如分子和遗传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和放射学评价。同时多种心肌病治疗取得进展。对这些疾病的深入认识提示心肌病为一类复杂疾病的总体。本文强调了心肌病分类的演变,目的在于临床医生超越各种分类诊断,诊断更多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基因型的认识改变了病因和临床过程的病理机制理解,在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心肌病的现代分子机制,提供了临床和预后评价的新方法。基因型与表型的复杂方法用于评估,改变了这些疾病的临床评价和治疗。同时阐述了影像学的重要性,尤其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总之该文是对心肌病现状的全面综述。
关键词:心肌病分类,基因遗传学,治疗进展
一、引言
心肌病定义为心肌的疾病,是心肌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无明确的病因可导致心肌病理学变化。传统上心肌病分为四类: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限制型心肌病(R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保留不定型的心肌病。DCM是心脏肌肉疾病的最常见形式,约占所有心肌病的60%,通常认为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最终的共同通路。
二、心肌病的分类变迁
心肌病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心肌病为心肌的疾病或主要限于心肌的疾病,其病因为遗传性、非遗传性或获得性。继发性心肌病是全身性或多器官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的疾病[1]。继发性因素包括心肌缺血、炎症、感染、心肌压力或容量负荷的增加、以及毒性药物。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心肌病归为“不明原因的心肌病变”。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二次分类,提出“与心功能障碍相关的心肌疾病”,以及第一次包括了ARVC/D以及原发性RCM[2]。
最新的定义和分类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声明专家组提议,心肌病是心脏机械和/或电功能障碍相关的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通常(并非总是)表现为异常的心室肥厚或扩张,由不同的病因导致,多数为遗传性。心肌病可只限于心脏或为全身性疾病的部分,常导致心血管死亡或进展为心脏衰竭相关的身心障碍[1]。
表1:AHA心肌病分类
原发性心肌病
遗传性
HCM、ARVC、左室致密化不全心肌病(LVNC)、心脏传导系统缺陷、线粒体肌病、离子通道病
混合性
DCM、RCM
获得性
炎症性、Tako-tsubo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母亲婴儿的心肌病
继发性心肌病
浸润性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高雪氏症、赫尔勒氏综合征、Hunter综合征
贮积性
Fabry病、糖原累积病、尼曼-匹克氏病、血色病
毒性
药物、重金属
心内膜心肌病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炎症性
结节病
内分泌性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心面综合征
努南氏综合征、着色斑病
神经肌肉
HYPERLINK /link?url=3xVbJ-fqmvmg9X0qlFyZzpebdz0yrJvlVxfe7vvRs-yod3PTsoubE1lq9fO-AI8EYHhgZDBe-j4VTPfzc9X4GRlE9snWYl8WucOz15nS_MS \t _blank 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RDA)、杜显贝克肌肉萎缩症、强直型肌肉萎缩症
营养
脚气病、坏血病、微量元素硒
自身免疫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
癌症治疗后果
蒽环类药物、辐射、环磷酰胺
为了促进标准的命名术语,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将心肌病潜在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最新理论用于心肌病的分类体系(表1)。
2013年,世界心脏联盟建议心肌病的基因型-表型MOGE(S)分类[3]。依据心肌病的五种特征,建议进行该种疾病的分类:形态功能状态(M)、受累器官(O)、基因遗传(G)、病因(E)、以及按照AHA 心衰A-D期和纽约心脏协会心衰Ⅰ-Ⅳ级的心功能状态(S)。五种特征的描述提供了MOGE(S)命名分类。MOGE(S)分类同时从临床和遗传学方面对疾病进行最全面的描述,具有多种优势。但是这种分类在某些临床情况不能执行该诊断标准,以及并不能完全应用于临床实践,由于多数临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