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国卫生运动:值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爱国卫生运动: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爱国卫生运动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大小小的“运动”之一。如今,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些“运动”大都告别了历史舞台。然而,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延续至今,并且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仍然保留着高规格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卫生奇迹的主要经验之一,是中国人的创新,她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医学模式,而是发挥每个人作为健康生产的主体作用,“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现代西方医疗卫生理念的变革正来源于中国的实践。爱国卫生运动近六十年来的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卫生奇迹的主要经验之一
诞生于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带有浓郁的时代印记。当时的两件事情导致了它的诞生。首先,朝鲜战争中美军对中国东北等地实施“细菌战”,中央政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其次,新中国经过长期战乱,人均寿命只有35岁,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泛滥。迅速遏止疾病蔓延,成为巩固新生政权、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切入点。卫生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这些,正是“爱国”的来历。1952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周恩来为首任主任。
在建国头三十年,政府发挥了社会组织程度高、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特点,使爱国卫生运动广泛覆盖了全国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包括整治环境卫生,除四害,调查研究地方病,改水改厕,收集中草药防治传染病,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加到68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其中的原因,除了我们熟知的公费医疗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之外,爱国卫生运动的普遍开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爱国卫生运动”是符合医疗卫生特殊性的新模式
经济学家看问题,总喜欢抽象掉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特性。这样固然有利于抽丝剥茧,以简驭繁。然而如果这种抽象成了习惯,便容易被自己的模型禁锢住,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属性,甚至是不应当忽略的属性。之所以有“爱国卫生运动”而没有“爱国餐饮运动”,这是医疗卫生行业特性使然,是因为爱国卫生运动符合了医疗卫生行业的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最终产品是健康。在健康的生产函数中,贡献最大的是生活方式和环境,共占75%,基因占15%,医疗服务也只占不到10%。所以,看一个医疗卫生体系的绩效如何,应该看健康绩效,而不是看是否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医疗卫生服务,要“跳出医疗看医疗”。在关于医改的讨论中,如果把“动员一切资源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显然是没有认识到医疗卫生的这个特点。
针对医疗卫生的这个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预防为主”。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为主”的典范。当时,缺医少药的现实,逼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依靠和发动贫下中农大搞卫生”。“让群众知道预防工作是自己的事,群众就会想办法把预防工作搞起来,坚持下去。” 第二,是发动广大贫下中农和“土”医生一起“认真调查研究常见病多发病”,搞好三改(改猪圈、改水井、改厕所)四灭(灭四害)工作。“土”医生,已经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向不卫生的旧习惯、旧风俗作斗争。平时“赤脚医生”深入到田头、水库工地,有病治病,无病宣传,把预防工作做到生产第一线。 第三,广泛的防治地方病、常见病运动。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当时能做到的不少事情,今天仍然很难做到:几乎每个生产队都“依靠和发动贫下中农大搞卫生”,调查研究常见病多发病,形成了县、公社、生产队的三级卫生防疫网,上下呼应、通风报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家家户户宣讲开窗户、晒衣被、大扫除的习惯。不少地方还开展了对农民的全面体检,一些地方一年四季都要发动群众防病。据《人民日报》报道,山西晋城的一个公社,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一年四季都要发动群众服几次药:冬春季,服“松针汤”、“板兰根汤”、“三豆汤”、 “紫草液”预防感冒、脑炎、麻疹等传染病;夏秋季,吃“小地菜”和大蒜预防肠道传染病;夏热天气,服“清凉水”、“六一散”预防中署;冬季,用“山里红” 擦手脚,预防冻伤。
江苏如皋县何庄公社刚刚实行合作医疗的时候,看病的人很多。大队干部和医务人员就去认真调查发生各种疾病的原因,发现绝大部分是由于卫生条件不良、细菌感染所造成的。于是深入到贫下中农中去,和贫下中农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切实做到“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四灭”(灭鼠、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