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医学时代及健康促进及健康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医学时代与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 原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原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科学家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顾问 中山大学 梁浩材教授 引 言 最近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伯益院士指出,我国医学科学研究存在四个误区,重视明显致病因素,忽视环境因素致病的潜在因素;重视治疗,轻视预防的成果;重视微观(如分子生物学),轻视宏观战略问题的研究;重视躯体性疾病,对精神性疾病关切不够。 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认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战略转移有四点,其中两点是从重视诊治到重视预防,对生命全程保护;从重视机体向重环境、心理、社会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合研究转变。 评:克服“固化”,与时俱进! 后医学时代——WHO言论辑 未来死亡率的下降,大部分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 防治心血管病与其说要靠传统的医学技术,毋宁说要靠政治行动(按:指社会行动) 防治癌症要靠社会和行为措施 医师是改变人类行为的工程师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需要人人为健康 (AFH)(按:HFA1977年提出,AFH1987年提出) 正如发展推动卫生工作一样,卫生也同样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两者须齐头并进(1984) 我们应把卫生置于社会发展议程的核心 健康是强大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增进健康是消除居民贫困的首要战略. 中国的证据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人群死因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10年,“非人口因素”(指社会经济、卫生服务、环境和行为等)对死亡作用为81%,“人口因素”(生物遗传、老化)占19%。 非人口因素中,交通事故占88%,糖尿病占77%,肺癌、冠心病占60%以上。 城市人群已经显示热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强度过低,超重肥胖比例增加的特点,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增加趋势。 中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流行水平,由于吸烟流行高峰不足20年,烟草带来的健康危害高峰还没有到来。医务人员中男性吸烟率仍有56.8%。 肺癌死亡率因素中,严重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为不吸烟者50倍,故吸烟是肿瘤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饮食等。 35岁以上人群仅46.3%的人1年内测过血压,控制体重比率低于45%,国家干部高血糖和糖尿病检出率比企业职工、医务人员、教师、农民都高。 投资于教育,将改善人们的行为,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须改变“知识鸿沟”现象。 ——根据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析》 评: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逐渐进入后医学时代 三个“自毁” 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行为 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 我们自毁于容许有害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 …… (美国卫生部长《健康的人民》报告.1979) 点评:须发展行为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 现代社会的无奈——催人早衰 个人:升学、就业、恋爱、梦想、奋斗、价值、爱好、睡眠、休闲、网瘾、防黄赌毒 家庭:经济、代沟、设计、谋划、婚丧、病痛、赡养、亲子和夫妻关系 工作:压力、出差、会议、进度、汇报、绩效、晋升、下岗、退休、同伴和领导关系 人际:应酬、竞争、攻击、嫉妒、宴请、派对、礼节、烟酒、眼神、牌桌等。 评:我国社会转型,面临矛盾突显期 案例:浙大博导何勇36岁死亡 国际著名运筹学家、公认因过劳死亡。他不注意定期体检,发现肝癌时已转移,不久死亡,时年36岁。 评: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肝癌高发区,每年用20元检查甲胎蛋白可早期筛检出肝癌。 “心病”常作“体病”医 “中国医院约1/4就诊患者有抑郁、焦虑症状。但医院正确诊断率仅5.7%”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查) 专家认为:心理疾患低发现率和低治疗率原因是缺乏精神医学知识,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中华医学会启动“心晴行动计划”,对全国600家医院,2000多医生进行精神卫生培训,提高医生心理知识。 案例:患抑郁症自杀死亡 广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陆某,一贯工作认真负责。近日患抑郁症,突然沉默寡言、喃喃自语,同事不注意,他也不去治疗。某日上班至10时许,手捧文件从窗口跳下,自杀死亡,时年40多岁。 评:同事、他和他的家属,都不注意精神卫生,及早治疗和预防抑郁症。患抑郁症的人有1/3自杀死亡。 WHO:全球有1.2亿人患抑郁症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3%~5%,全国患者有2600万人,从未就医者占62.9% 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患者没有意识到患此病90% 自杀者中有50%~70%患抑郁症 抑郁症易感人群:时间紧迫性和竞争性工作者;频繁调动工作者;休息时间不规则者;缺社会认同感者;缺合作伙伴的工作环境 抑郁症表现6个没“没兴趣、没办法、没能力、没动力、没希望、没意义” 纠正对健康的误区 “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换命”。致英年早逝。人非机器,损害难以修复。 “有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