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关注:倾听来自高校贫困学子的心声
教育关注:倾听来自高校贫困学子的心声
贫穷:不能选择的痛
幸福:会在那遥远处
——倾听来自高校贫困学子的心声
贫困大学生——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跨入大学校门、在校园里拼搏的四年,到离开校园走上就业之路,这期间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一切。
了解他们的故事,能更加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重量……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高校生人均学费已从1995年的800元涨到2004年的5000元,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年的纯收入。高校五六千元的学费刺痛着农村孩子和家长的心,使许多农村孩子对大学望而却步。
苏丽,一个来自广西国家级贫困县田东县的朴素女孩,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2005级的学生。
这是一个五姐妹的农村大家庭:大姐大专毕业已工作,二姐高中毕业为供妹妹们念书外出打工,三姐读大二,苏丽读大一,五妹正在上高一。
苏丽一家的主要收入是靠卖稻谷和蔬菜,一年只有四五千元。两个姐姐每月给家里寄七八百元,而三姐、苏丽、五妹的学费每年大约需要万元。
由于家里收入少和姐姐读书已经欠下几万元外债,苏丽入学时毫不犹豫签下四年助学贷款合同,“如果不贷款,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两个人的大学费用。”
虽然自己和三姐圆了大学梦,然而苏丽心中永远对二姐所做的牺牲充满内疚。
“二姐是个很优秀、也很有思想的人,第一年高考失误没考上,妈妈为了三姐和我能上大学没让她复读,她虽然没说什么就去打工了,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很难受。二姐在工厂打工,做那种很精细的活儿,对眼睛不好。每次和她通电话,我都不敢告诉她我这里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事情,在她工作几小时后再走十几分钟的路,到电话亭给我打电话时,外面世界的精彩对她来说是很遥远的梦。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她打电话过来,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一直在哭,我不是很清楚她有什么委屈,但我知道那一刻的二姐一定是很寂寞无助的,而且她一辈子的命运可能就要这样了……”说这话时,苏丽眼中已经含满泪水。
苏丽的大学生活很节俭。她得到一份国家助学金,每月有150元伙食费。苏丽说,如果只吃面食、粥、青菜、豆腐,一个月还吃不完150元呢。
今年春节返校时,妈妈给了她650元,她说这学期生活费就差不多了。苏丽也曾打电话跟爸爸说,想买个400元左右的手机,但听到爸爸有些支吾的语气,她就再也没提了。
看到寝室有同学逛街一次就能花掉家里一年的收入,苏丽会不能理解,甚至有些许的不平衡,但是出生不能选择,她相信幸福会在远处等她。
记者手记:不能供几个孩子同时上大学,就只能牺牲其中一个子女的前途,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像苏丽这样的家庭。贫穷的家境让人无从选择、昂贵的学费让人喘不过气,现实就这样残酷地轧过贫困孩子的生命轨道。
在高校,多数贫困生选择做兼职来改善四年生活的窘境,希望能在经济上自食其力。在外出兼职打拼的同时,时间、精力、学习、友情、社交等都是她们面临的问题。
本来是宾馆老板女儿的王蕾,因为父亲生意破产,一下子成了贫困生:父亲的宾馆、家里的房子都被拍卖查封,父母临时租房子住,姐姐念完大一就停学了,弟弟正读高一。
王蕾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系大二的学生,今年她刚签了三年的助学贷款合同,为解决自己生活费的问题,她开始拼命在外兼职。
沉重的经济压力迫使她只能不停打拼。春节过后,姐姐来北京打工,两人总共才带来300多元钱,花完车费和伙食费之后剩下不到50元。
之后,王蕾在信用卡上透支了2000多元帮姐姐安顿房子找工作,去年她已透支了1000多元帮弟弟交学费,银行的催卡单令她十分着急。
王蕾最累的时候同时做过三个兼职:周六周日每天做四小时家教,45元一个小时;每周一次在酒吧里领舞,三四百元一次;每周两天在公司做文员,1000多元一个月,那个月她赚了4800元。
两年来,她跑了三分之二个北京城,参加过无数次的面试,尝试过各种兼职,认识了许多朋友,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如今的她很自信:“我可以游刃有余地参加任何大公司的面试。”
王蕾认为她最大的收获是,哪怕只剩一元坐公交车的钱,她也能生存。
但努力挣钱的背后,是学习上的疲于应付和与同学之间的疏远。
王蕾说,周一的英语课自己尽量不逃,其他课有时间才去上;考试就只能靠突击恶补,虽然强化训练都能使功课及格,但她对这种“通过”还是不满意。
有时工作后拖着疲惫身子回来的王蕾,常会怀疑这样做到底值不值。
前段时间,她辞掉了校外的兼职工作,只在学校里做些勤工助学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尽快填补上知识的空白点:“我在有意看些国际商务方面的书,英语也想有所提高,去年四级凭运气勉强通过了,希望六级能凭真本事考过。”
王蕾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与同学的相处:“我特别害怕去教室,怕同学们觉得我是个在外面漂的人,似乎有层无形的隔膜阻挡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