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和现实意义.docVIP

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和现实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丹青 语言学大师高名凯教授不足54周岁便英年早逝。以年寿论,高先生的学术生涯犹如一道璀灿的流星,划过清澈的夜空,发出耀眼美丽的光芒。但是,高名凯先生留下的精神遗产,他的学术精神、学术追求、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远远不只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真正的恒星,在中国的学术大地上持久闪耀,随着时间推移而愈显明亮。 虽然无缘得享高先生的耳提面命,但在语言学领域里学习成长的早期,我就被高先生的学术深深吸引。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在课上学习他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外,我还研读了他的多种专著和论文,在学习他的恢宏大著《语言论》一书时,我记下了约万字的读书笔记。高名凯的学术思想和丰硕著述,对我以后的语言学术之路有着很深的影响。我在香港师从徐烈炯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时,得知徐先生是高名凯教授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授课时的学生,是在同班同学中与高先生个人学术交往很多、常获高先生学术指导的一位,徐老师的语言学之路有高先生早年教育的印记。这一渊源,让我对高名凯先生多了一份亲近之感。下面结合个人的点滴体会,试谈一下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学术价值和在我国当前语言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 从高先生的语言学著述中,我体会到一些贯穿其中的基本学术精神,试用四句话来做一个概括: 一根标尺立山巅,信步从容巨匠间。东西风景收眼底,唯理是从质谬言。 易之以学术语言,这四句话可以表述如下: 1、高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追求:一根标尺立山巅; 2、与世界语言学发展同步的理论关怀:信步从容巨匠间; 3、放眼人类语言的学术视角:东西风景收眼底; 4、善于吸收一切科学进步,勇于挑战任何权威成说:唯理是从质谬言。 这几点,使高名凯先生的学术精神具有了恒久的学术魅力,因为这些高先生身体力行的精神追求,正是学术研究包括语言学研究科学化的精髓,它们使高名凯学术精神在当代中国的语言学界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因为推进中国语言研究的科学化和国际化,仍然是中国语言学界面临的重要使命 一、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 现代语言学是从人文气息和应用气息浓厚的传统语文学中孕育出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尤其是结构主义鼻祖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开创了语言研究向作为现代化学科的语言学转型的进程。这一进程一百多年来从未停步,还在前行。我们需要在这一背景下来体会高名凯学术精神的价值。 在中国的语言研究科学化方面,高名凯先生在其所处的时代做出了特别显著的贡献。 1、高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高先生的学术遗产中,有些是对整个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如许多学人都是通过高名凯、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进入语言学理论大门、了解语言学种种基本概念的;也有一些是留下巨大争议的观点,如汉语实词没有词类的看法。然而,只要结合时代学术背景仔细研读高先生的著作,就不难体会到,对于高先生来说,这些学术遗产背后的学术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对语言研究科学性的高标准追求。 所谓高标准追求,就是时时刻刻用结构的观念、系统的观念,包括语言和言语区别的观念,来考察分析任何语言现象,维护论证的逻辑性和理论一贯性。区别于原子主义地、孤立地、就事论事地研究语言现象的态度。这种结构的观念、系统的观念,在当时,正是语言学术在结构主义推动下逐步走向现代科学的重要动力。 就以引起严重争议甚至多数学者反对的汉语实词无词类论来说(如高名凯1953,1954, 1963),虽然汉语有词类区别的观点也许更符合汉语使用者和学者们的直觉,但是汉语词类区分之难、词类论述中的软弱和自相矛盾之处,无法满足高先生对于逻辑一贯性的追求。根据形态划分词类是西方语言学的传统,词类被看成是基于形态的语法范畴,而其他取代形态的词类划分标准,特别是针对非形态型语言的词类划分理论,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即使到今天也远未达成基本共识。在这种背景下,高先生从形态决定词类的已有观念出发,以汉语缺少真正的形态、不足以划分词类的事实为依据,提出汉语实词没有词类,至少在逻辑上,是自成一体、难以挑剔的。如果说这一结论尚可质疑,则需要质疑的不是其论证逻辑,而是词类是词在形态上的分类这一前提。但是,在更好的词类划分标准和更合理的词类理论出现之前,这一看法作为观点之一仍是在逻辑上有效的。另一方面,高先生的汉语实词无词类论也有力地促使汉语词类可分说不断地修正改善,以达到更高的科学和逻辑水平。高名凯先生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反对而固守这一学术立场,不是出于学术上的固执,而是对自己观点的逻辑力量的信任。时隔50年,我国又出现动词、形容词以分层方式属于名词这一个大类的有影响的观点(沈家煊,2007,2009),这本身就说明高先生当年对汉语实词分类质疑的观点确有内在的合理性,也说明词类可分说的理论基础至少尚未完全夯实。高先生独特的词类观以特有的逻辑力量,对于推动汉语词类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化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