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南地区民间争水问题研究.docVIP

明清时期晋南地区民间争水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晋南地区民间争水问题研究

明清时期晋南地区民间争水问题研究   摘 要:明清以来,山西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围绕水发生了一系列问题和争斗,尤其是晋南地区,“争水”问题愈演愈烈。本文以临汾龙子祠泉域为例,通过对龙祠泉域的传说、水案、影响方面的研究,得出结论,以史为鉴,倡导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晋南;龙祠泉域;争水   山西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具备了黄土高原典型的特征,千沟万壑,十年九旱,水资源相当缺乏。因此,在晋南地区围绕“水”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许多研究者通过史料记载、碑刻、实地考察等方式,采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本文拟以水利之争、解决方案等,对明清晋南地区民间的“争水”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争水案例及争水原因   (一)案例   “平水流域因水利不均常常发生争斗。上游与下游之争,沟与沟之争,村与村之争,户与户之争,‘与斗着数百人,有致人命于数起。’‘纷纷纠诸,变幻百出,经年累月而讼不得解。’争水可谓代代不乏,世世有争!”①   平水渠源出平水,由金龙池下合诸泉,东流为上官、上中下官、北磨诸河,并庙后,小渠共溉临汾、襄陵两县田三百六十顷。共四十分,其中临汾、襄陵各二十分。但是由于襄陵水必须经过临汾地盘,因此两县经常因为水的使用发生争执。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临汾和襄陵两县分河界,由于在龙祠泉水源头之外还出现有三支泉穴,两县都想据为己有,三泉之界曾发生过争斗。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争水的斗争更是愈演愈烈,“余忆昔日与襄陵,因北一勺相讼公庭,及其废泉亡身者村村有之”②。可见争水已经到了世世代代不乏的程度。   相较于霍泉、洪山泉等地区的争水事件的流传方式,龙祠泉有其独特的反映形式。一般关于“争水”的记载,无非是史料记载或者是民间流传,龙祠泉的独特之处在于地方戏曲中常常会反映出争水械斗事件。   无论是史料记载,口耳流传的故事,抑或者是戏曲编写,无不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即争水的问题。龙祠村民为争得更多的水,村民关系有时候会相当的紧张。在当时还流传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谚语,即“浇地回门,两不相让!”大致意思是说田地浇水和娶妻回门拜见岳父大人是同等重要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够彼此相让的。这难免会出现争执,甚至打架诉讼。   (二)争水的原因   对于争水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原因,另一个是人为因素。   1、自然原因   笔者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影响水的自然原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地震和干旱。   “洪洞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能够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这次大地震迫害范围极广,使山西中南部地区遭到严重破坏。”这次地震发生于1303年,由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洪洞,因此距离洪洞不远的龙祠泉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地震可能破坏了地层的结构,导致地下泉水改道,水量急剧减少。清康熙三十四年临汾8级地震,平水龙子祠,晋掌村三圣庙……亦因地震毁圮。③由于地震的影响,龙祠村用水出现困难,自然村庄间更加重视水源,出现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开头已经提及山西的典型特征是十年九旱,干旱是导致地下泉水减少的主要因素。“明清以来旱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洪武元年至宣统三年543年间40个旱年,平均每十四年一次。”④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光绪年间即1876―1879年发生的罕见的大旱灾――丁戊奇荒。当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在奏议中描述灾区“历时既久,为地尤宽,死亡遍野,诚为二百年来之所无”。旱灾的频繁出现,无疑给本就缺水的山西再次增添了压力,村民视水为命,占有欲更加强烈,决不允许被人争夺一分一毫。这样的情况下只会导致村民间关系的紧张,争水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2、人为因素   相对于自然因素而言,人为因素是争水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而且形式多样。其中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地方官员和乡村渠长对用水管理和分配方式的不当。   首先,从影响最大的国家政策方面来看,明清以来,国家的税收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使人身依附关系大大的松弛,尤其是人头税的减轻和取消,出现人口大量增长的趋势。其次,关于水的分配和管理,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平阳知府将龙祠泉域的水共分为四十分,其中临汾和襄陵各得水二十分,并且在分水口安置有生铁著成的“铁棒铁底”。由于襄陵境内的水必须流经临汾,随着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大,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争水”问题无可避免的出现了。   二、争水的影响   临襄两县因上下游、渠与渠、村与村、沟与沟之间的争水斗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争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往往上游村庄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按其喜好办事,肆意处置水资源,完全不顾及下游村庄;而下游村庄因怕上游村庄断水或任意改道而忍气吞声,将上游奉若神圣,经常送礼才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