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地质遗迹.ppt.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5-4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天柱岩与蝌蚪崖 图5-5 景星岩 图5-8 公盂岩云瀑 图5-7 公盂岩云海 图5-9 从公盂村看公盂岩峰丛 二、Ⅱ级地质遗迹点 景区内有省级地质遗迹18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23%。省级地质遗迹涵盖了地质构造类、地质地貌景观类、水体类等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包括典型岩石结构构造、构造形迹、瀑布、典型地层剖面、以及峰、嶂、门、象形孤石、洞穴等典型火山岩地貌等亚类。 图5-10“将军岩”与“睡美人” 三、Ⅲ级地质遗迹点 景区有县市级地质遗迹共53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68%。虽然规模较小,或稀有性、典型性一般,但或雄伟大气,或隽永灵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Ⅰ级、Ⅱ级地质遗迹点共同组成景区完整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 第三节 地质遗迹分区评价 表5-2各景区地质遗迹点评价等级一览表 等级 遗迹数 景区 Ⅰ级 Ⅱ级 Ⅲ级 遗迹点合计 神仙居景区 3 10 16 29 景星岩景区 1 2 15 18 十三都景区 1 6 8 15 淡竹景区 0 0 6 6 公盂岩景区 2 0 3 5 合计 7 18 48 73 图5-12 神仙居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 图5-13 景星岩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 图5-14 十三都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 图5-15 公盂岩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 第四节 地质遗迹总体评价 仙居风景名胜区所在的西罨寺复活破火山完全可以与雁荡山复活破火山的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相提并论,并在某些方面对雁荡山构成良好的补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一、典型性:遗留下来的约1/4个破火山仍然较为完整地描述了一个复活破火山的完整结构要素,是一处典型的复活破火山的天然模型,这一点与雁荡山非常一致。 二、优美性:人在景区行,如在仙境游,“仙居”之名由此而来。其火山岩地貌之奇特,之壮观,之优美堪称全省乃至国内罕见。 景区以“奇、险、雄、巍、清、幽”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出其优美性。 三、科学价值(一)火山机构的地学价值(二)岩性岩相学意义(三)大地构造与全球地质历史演化意义(四)地貌学意义(五)原始森林植被的科学价值(六)历史文化价值 四、对雁荡山地质内涵的补充(一)火山塌陷后沉积作用及其产物(二)水体景观(三)小范围高密度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 五、综合评价 仙居国家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地质地貌景观类似雁荡山,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雁荡山,丰富、集中、多样是其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特征,景区内基岩落石处处成景,溪水和瀑布常年不断,幽深崎曲,又似天台石梁,难怪清代翰林院修编潘来留有“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的感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发出“地气尽垂于此矣”的惊叹。 以神仙居为代表的仙居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发育有近80处典型的各类地质遗迹,山峦叠翠,奇峰林立,泉涌瀑飞,各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发育齐全,次级火山构造发育,几乎涵盖了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火山构造学、火山地貌学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景区是一处火山地质学的天然博物馆,是一处袖珍的古火山模型,是一处浓缩了的地学书卷,是火山岩地貌的天然盆景。 也可以借用前人对雁荡山的综合评价:仙居风景名胜区在火山学上是全球中生代晚期复活破火山的典型,是一部亚洲边缘白垩纪(时代的讨论见结语部分)时期破火山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永久性文献;在岩石学上,它是研究酸性岩浆作用的流纹质火山岩天然博物馆;在大地构造上,它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的火山和岩石学记录;从地貌上,它是流纹岩地貌的天然丛书,当然它还是对雁荡山破火山地质过程、火山岩地貌的最佳补充。 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结 语 主要认识 (1)通过资料收集和系统的野外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明了仙居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遗迹的数量、分布范围、类型,共查明,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地质灾害五大类,十二个亚类共78处地质遗迹。 (2)利用火山地质学、矿物与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对景区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与特征进行了分析,查明了地质遗迹的分布规律与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内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与演化过程,认为火山活动、岩性、结构与构造、断裂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与重力崩塌以及气候、植被等因素是景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形成的主要条件,且地质遗迹的演化明显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 (3)采用定性的方法,从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入手,对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分级评价,确定国家级地质遗迹7处,省级地质遗迹18处,县市级地质遗迹53处,并对主要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分别描述,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奠定了基础。 (4)以类比和定性评价的方法,对各景区和整个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与地质地貌景观的典型性、科学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