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第2版)(下册)模块8结构抗震能力训练.ppt

建筑结构(第2版)(下册)模块8结构抗震能力训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表破坏:地裂缝、喷砂冒水、震陷、滑坡 1.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 最大加速度 周期特性:共振效应 强震的持续时间 4.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小震烈度:取烈度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上的峰值(众值烈度)对应的超越概率63.2%的地震烈度又称众值烈度或多遇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又称中震烈度或偶遇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大震烈度:当超越概率为2%~3%所对应的地震烈度 地震区划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列出所属莒县、五莲县、东港区(含岚山区)三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如下: 莒县: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五莲县: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东港区(含岚山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3.地震影响 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并用符号 来表示 地震影响系数: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计算地震作用时所采用的系数称为,一般用 表示。   重点设防类:体育建筑中,规模分级为特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观众席容量很多的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含游泳馆);文化娱乐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娱乐中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几个不能混淆的概念: 场 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 的平面面积。 场地土——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 地 基——建筑基础下受力范围内的土层。 基 础——建筑物的一部分。 多次震害调查发现,同一烈度区,不同场地上的建筑的震害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大。常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有重灾” 。 为了合理地选择建筑场地和合理估计场地的动力放大效应以达到经济和安全的目的,必须对场地所在地段的抗震危险性及场地类别进行划分。 8.3.1 场地 1.场地地段 3.场地类别 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 8.3.2 天然地基和基础 8.3.3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1、砂土液化的定义: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土颗粒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将趋于密实,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原有土颗粒通过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之中。这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显示出近于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瞬间失掉强度,有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 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出现喷砂冒水。 4.地基土液化的判别 当建筑物的地基有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其在未来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抗震规范》规定,当基本烈度为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对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即由地基液化引起的沉陷可导致结构破坏或使结构不能正常使用的,均应按7度考虑;当基本烈度为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再判即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凡经初步判别定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场地土,原则上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 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8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 (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0.5m。 (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4)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