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考证和民族文化内涵.PDFVIP

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考证和民族文化内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研究2008.2 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考证与民族文化内涵 傅功振 樊列武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 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通过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而每年七夕相会的情 节组成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 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期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作为民族文化大 观园中的瑰宝,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到底在何处?其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就这 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此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乞巧风俗源于长安斗门 (一)牛郎织女传说 长安斗门地处关中平原,紧邻西安城,在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东岸,曾是周秦 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内有新石器时期的客省庄文化及西周沣镐、秦阿 房宫、汉昆明池等古代遗址。这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人口密集,是我 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由于长安斗门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为牛郎织女传 说的生成、发展、兴盛和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空间。 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最早见于 《诗经·小雅·大东》,诗云: “维天有汉,监亦有 1 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里的 牵牛、织女两星宿,正是人间的男耕女织生活在天空星象上的投射。在这首诗里, 诗人对织女、牵牛二星宿已经加上了人格化的想象。诗中的织女、牵牛、天汉,构 成了牛郎织女传说的三个基本要素。这里的星辰名称及牛郎织女传说的要素,正是 人们长期农耕生产生活实践所形成的星辰崇拜并将其人格化的结果。而牛郎织女由 天上来到人间,演变为传说故事,是在西汉时期。 212 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考证与民族文化内涵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意欲讨伐 西南诸国,于元狩三年下令在长安斗门开凿昆明 池,以练水军,并按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在池的 两侧,立牵牛织女石像。该事实在《三辅黄图》、 《史记·天官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长安斗门名 称的来历, 《西安通览·斗门镇》中载: “斗门 镇即在昆明池与沣水相通的调节斗渠闸口处,以 此得名。”牵牛织女石像在 年就被陕西省政 1956 府列为首批保护文物。 昆明池畔牵牛石像高 厘米,右手置胸 258 前,左手贴腹,身体呈跪状,上身微微向左扭 转,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织女石像高228 厘米 上身微微向右扭转,作笼袖罢织的姿势, , 表情忧郁,活现出被银河阻隔、不得与牛郎团聚 的无奈神情。正像《古诗十九首》中描绘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 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 间,脉脉不得语。”2以具体生动的人之体态暗示了牛女二星已有的婚爱关系。从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