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价标识.doc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建筑设计价标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自评估报告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1 申报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 ★★★ 分数: 自评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组织编制 二〇一五年八月 填写说明 本报告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得分自评”项的填写方式:在自评得分分类对应的表格中,填写符合项目情况的得分,不达标的条文,自评得分填写“0”;不参评的条文填写“不参评”,注明理由,并在“实际提交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其得分处理方式按相关规定执行; “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填写本报告时,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TOC \o 1-1 \t 标题 2,2 一、自评总述 PAGEREF _Toc428805907 \h 1 二、项目效果图 PAGEREF _Toc428805908 \h 1 三、自评内容 PAGEREF _Toc428805909 \h 2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PAGEREF _Toc428805910 \h 2 4.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28805911 \h 3 4.2评分项 PAGEREF _Toc428805912 \h 8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PAGEREF _Toc428805917 \h 34 5.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28805918 \h 36 5.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28805919 \h 42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PAGEREF _Toc428805924 \h 68 6.1控制项 PAGEREF _Toc428805925 \h 69 6.2评分项 PAGEREF _Toc428805926 \h 73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PAGEREF _Toc428805930 \h 86 7.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28805931 \h 87 7.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28805932 \h 90 8 室内环境质量 PAGEREF _Toc428805935 \h 105 8.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28805936 \h 107 8.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28805937 \h 117 11提高与创新 PAGEREF _Toc428805942 \h 138 项目名称: REF 项目名称 \* MERGEFORMAT 项目1 自评总述 PAGE \* MERGEFORMAT149 自评总述 三个申报星级评分要求分别为50/60/80分。经自评估,本项目的控制项全部达标,每类指标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加权总得分达到___ 星级的标准。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 表1项目自评得分情况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加分项 总分值 100 100 100 100 100 — 适用分值 — 自评得分 换算得分 — 权重系数 加权得分 自评总分: 。 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项目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层数、高度、主要功能等概述: 项目名称: REF 项目名称 \* MERGEFORMAT 项目1 自评内容:节地与室外环境 三、自评内容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子项 条文 编号 条文 满分 不参评分 达标/得分 控制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 4.1.3 场地内应无超标污染物排放。 /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 / √ 土地 利用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室外 环境 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4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4 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6 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4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9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6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6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2.12 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