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除了技術特點之外,OpenStack 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這
麼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又是如何採用社群開發模式管理的?更重要的是,如果
我們從 OpenStack 本身吸收了很多東西,我們又能為 OpenStack 的推廣與應
用做些什麼呢?
想來想去,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對 OpenStack 的核心程式碼做出貢獻,但卻可
以為應用 OpenStack 去做些貢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驗證環境或生產環
境中獲得的各類測試性經驗用一本書的形式分享出來,那麼這對於 OpenStack
初學者或打算使用 雲端系統協助企業降低支出的 人員來說,是
OpenStack IT
一大福音。
特別是,當我聽到許多大型企業 人員在為商業虛擬化軟體高昂的成本而憂
IT
心時,這種願望就更為強烈。開源、開放、免費的 OpenStack 系統,難道不
是企業更好的選擇嗎?如今當企業內部把應用部署在開放的 Linux 系統上
時,難道還有人會對這種選擇產生質疑嗎?
當 支援 、 、 、華為等專業廠商的儲存系統後,我
OpenStack EMC NetApp IBM
就感覺到企業要使用 OpenStack 作為虛擬化或雲端系統的時間已不遠了。
當然,如同早期大家擔憂將應用軟體部署到 Linux 上行不行一樣,OpenStack
各元件也有一個軟體的成熟過程,只是這個成熟過程可能要比大家想像得
快,如我在 年 月學習的是 版,而 年 月就已發佈 版了。
2012 3 E 2013 10 H
這裡我試圖整理了一些資料,讓讀者瞭解 OpenStack 是在什麼樣的機制下創
造出來的。同時,也提供企業所關心的開放、開源軟體的品質與安全性方面
的資料供讀者參考。
前言
OpenStack 的由來
OpenStack 的發展歷史
OpenStack 的發展與 Nebula 的 CEO Chris Kemp 有關。當他在美國太空總
署艾姆斯研究中心(NASA’s Ames Research Center )工作時發現,每當需
要更大的計算能力時,中心就會購買更多的超級電腦,他想為什麼不能像
那樣,用成本更加低廉的一般 伺服器建構一個具備龐大計算能力
Google PC
的資源池,然後分配給需要的人使用呢?於是 Kemp 和一些持有同樣觀點的
人員便開始計畫,基於普通的 PC 伺服器寫一套統一管理與調度計算能力的
軟體系統。
與此同時,以提供IaaS 見長的全球排名第二的公共雲端服務提供者Rackspace
也打算用一套開放、開源的雲端系統軟體管理眾多伺服器,以更有效地提高
資源利用率,降低客戶與服務商的營運成本。
當 Kemp 成為 NASA 的 CTO 後,他注意到 Rackspace 與 NASA 都在尋求同
樣的東西,於是他們決定共同用 Python 寫一套雲端管理軟體,NASA 負責其
中名為 Nova 的計算服務部分,而 Rackspace 則負責名為 Swift 的儲存部分。
於是, 誕生了!並且在 年 月負責映像管理的 零組
OpenStack 2010 10 Glance
件也加入了其中。此時,Kemp 放棄了 NASA 的工作,成為以私有雲為目標
的 Nebula 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Rackspace 的歷史和願景
1996 年,Richard Yoo 在美國德克薩斯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