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微生物问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微生物问题 南开大学微生物系 潘皎 2013 - 5 - 13 ;1. 微生物学基础 2.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3. 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技术 4. 石质文物的微生物病害防治;生 物;生命的呈现;微生物 -;微生物的适应性令人生畏;细 菌;细菌 - 球菌;梭状杆菌;弧菌;放线菌、蓝藻(蓝细菌)也属于细菌;真菌:酵母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 自然界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尤其是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者。 ;地 衣;1. 微生物学基础 2.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3. 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技术 4. 石质文物的微生物病害防治;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大多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如自养型细菌、异养型细菌、蓝藻、真菌、地衣)都可能会在矿物材料表面或内部定居生长,而这些矿物材料的种类包括天然石材、人工混凝土、陶瓷以及玻璃等。就石质文物而言,这就会导致造成一定的危害,即生物劣化。 微生物的对石材的侵蚀或徐或急,程度不一。其中,相对强烈的生物劣化多为生物产酸(有机酸)造成;相对和缓的生物劣化则多由亲水性物质(如杂多糖和/或蛋白质)所造成,原因是这些物质会引发水和盐在矿物上的积累。相较而言,微生物胞外酶在劣化过程中并没有发挥显要的作用。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1. 微生物学基础 2. 微生物对石质文物造成的影响 3. 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技术 4. 石质文物的微生物病害防治;检测目的;采 样 1;采 样 2;样品处理;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技术;镜检;光学显微镜观察示例;;;电子显微镜观察示例;;;;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技术;分子技术 Vs. 传统技术;石质文物微生物检测案例 - 云冈石窟;背景: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检测目的:通过对云冈石窟石质文物表面及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中微生物的研究,建立可用于快速检测石质文物中微生物的方法。 材料:云冈石窟38窟及其周边土壤 方法:样品采集 → 总DNA的提取 → PCR-DGGE分析;核心技术 1: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核心技术 2: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就是将特定的双链DNA片段在含有从低到高的线性变性剂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随着电泳的进行,DNA片段向高浓度变性剂方向迁移,当它到达其变性要求的最低浓度变性剂处,双链DNA形成部分解链状态,这就导致其迁移速率变慢,进而聚集成可见条带。不同生物的DNA具有序列特异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DGGE技术分析样品中的生物群落结构。; 云冈石窟38号窟样品中含有假单胞菌属、微杆菌属及其他未培养微生物。根据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可以得出检测出的微生物主要分为四大类群: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鞘脂杆菌门(Sphingobacteria) ,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和放线菌纲( Actinobacteria) 。;38号窟样品DGGE切胶条带的系统发育树; 检测结果显示,云冈石窟38号窟样品中的假单胞菌属细菌( Pseudomonas) 占到种群的16. 19%,可以被认为是样品中的优势种群。 在微生物与岩石土壤作用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该属细菌有较强的解磷作用,即将植物等难以利用的含磷成分转变为可以利用的磷盐形式,特别是以溶解不溶性磷酸盐类为特征的无机解磷作用。此外,该属的部分种类在氮元素循环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研究发现,云冈石窟的周边环境中含有高浓度的含磷、硫、氨的大气污染物质,该属的细菌可将这些物质降解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