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全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及练习(含答案)-精选版.pptVIP

2018最全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及练习(含答案)-精选版.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最全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及练习(含答案)-精选版.ppt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句中第一个“以”表示原因,译作“因为”,“以是”译作“因此”;第二个“以” 译作介词“把”)。 *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句中“之”用作代词,代这件事;句中“于”用作介词,译作“到”) 。 * 7.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答案: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句中两个“以”分别连接前后两个词语,从而形成两个语意相对独立的短语,朗读时可分别在两个短语后稍作停顿)。 * 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梳理了“之、其、何、以、于、为”等6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我们掌握文言文虚词有一定的启发。同时,本节课结合近年中考试题作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虚词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小结 * 七、复习“而” (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④水落而石出 ⑤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敏而好学。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③熙熙而乐 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⑤朝而往,暮而归 * (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 ①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②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注意:初中语文中出现的“而”都作连词。 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等关系。 *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而” 表示承接,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2.弛然而卧(表修饰) 3.一鼓作气,再而衰(表承接) 4.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5.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 练习: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转折关系,却) (并列关系,不译) (承接关系,不译) (修饰关系,地) * 八、复习“则” (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 。 *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 ③至则无可用(《黔之驴》) * (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非死则徙尔 (副词,就是)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连词,那么) 3.欲速则不达 (连词,但是)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如果) 典型例题 *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