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移支架放顶煤安全高产的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悬移支架放顶煤安全高产的经验

PAGE PAGE 1 悬移支架放顶煤安全高产的成功经验 摘要:介绍62213底区工作面的地质概况、悬移支架放顶煤的优越性和高产高效管理手段。 关键词:安全高产 悬移支架放顶煤 高产手段 1、前言 淮南矿业集团***矿位于淮南煤田中部,是一座有50多年开采历史的矿井。井田南北走向长5.6公里,东西倾斜宽3.75公里,面积20.23平方公里。矿井系统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悬移支架炮采放顶煤工艺在我矿使用到今,由最初的产量低、耗材多,到现在的产量高、耗材少,并达到月产最高64076t,为我矿的安全高产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2、地质概况 ⑴煤层赋存条件: C13煤层为结构简单的厚煤层,平均煤厚为6.5m,顶区回采后,底区剩余煤厚4.5m,煤层局部靠底部含一层厚0.1~0.6m的夹矸,局部块段有夹矸插入体及底鼓变薄带,煤层倾角平均25度,煤种为1/3JM,密度为1.37t/m3。 ⑵顶底板岩性:①老顶为中粒砂岩,厚度为5.0m②直接顶为细砂岩,厚度为1.0m③老底为灰色泥岩,厚度为1.4m。 ⑶主要地质构造66213底区工作面地质较复杂,由顶区回采过程中地质资料收集显示工作面落差在0.7m以上的断层有8个,落差在1.0m以上的断层有5个。 ⑷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①设计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1050m,平均倾斜长度100m,基本采高 2m,放顶高度为2.5m,采放比为1:1.25;②工作面上下顺槽均采用工字钢支护。③工作面上、下出口采用挑棚加强支护 3、悬移支架放顶煤工艺的优越性 ⑴ 支护方式 我矿改变了以往的单体支柱和兀型钢梁配合的支护方式,而采用悬移支架支护方式。悬移支架稳定性好,支护强度大,有前探梁能及时支护顶板,有效控制了冒顶及推、垮棚事故,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悬移支架为液压控制,操作轻便省力,除了安装、拆运、调架困难外,其不需要人工回柱,这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杜绝了因回柱造成的柱、梁丢失。其移架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⑵ 放煤工艺流程与放煤顺序 ①工艺流程:落煤→伸前探梁过顶→移主梁→攉煤→移副梁→剪网放顶煤→补网→抵车(顶板破碎时先伸前探梁及时支护)。 ②66213底区工作面为炮采放顶煤开采,经过对比,确定了放煤最佳效果是采用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法,即第一名放煤工按1,3,5放煤口顺序放煤法,一次放出顶煤量的1/2-1/3,然后另一放煤工按2,4,6,,放煤口顺序放煤,2个放煤口间隔3-4架,这样反复进行二三轮,将煤放出。此种方法使顶煤保持均匀下落,煤块均匀,并减少矸石混入,可提高回采率。生产实践表明,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法效果好,有利于提高采出率,降低含矸率。 ③方法对比 1、由于C13煤层赋存气体多,采取一次放顶煤不利于瓦斯的排放,也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回收,顶板也不利于控制。 2、我矿采取先采顶分层,再采底分层的采煤工艺,底分层采用悬移支架放顶煤工艺,分层开采使瓦斯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抽排区采用顶板走向钻,底板穿层钻、上隅角埋管等方式预抽瓦斯。采放比过大,浪费资源,采放比过小开采成本过高,我矿开采顶分层后底分层采放比为1:1.25,保证了煤矿资源的回采率也控制了经营成本。 ④放煤采取低位剪网放煤 ,放煤口位于底板上方0.3 m ~0.5m,规格为0.3 m×0.3 m,剪成V或⊥型。工作面只准有2~4个放煤点同时放煤,其间距保持在20m以上,同一个放煤点上、下开口间距为2.5~3m。同一作业段严禁采放同时作业,采放间距必须保持在50m以上。每轮开口严格控制放煤量和放煤时间,实行均匀放煤,保证顶板均衡下落,煤放净后及时用笆子堵住放煤口,并用塑料绳联接好放煤口,放煤口要挂牌管理。对于在工作面上、下出口,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带时的放煤管理,采取用钩子掏放,避免了探头超限,也充分的回收了 附表:悬移支架放顶煤与兀型钢梁放顶煤比较 方法 优越性比较 材料消耗比较 悬移支架放顶煤 支护强度大、工作操作容易、工人劳动强度小、 棚档大利于行人,煤容易形成漏斗状下漏,放煤速度比较快也比较放煤。 支架整体性好,防倒性好,由于支架用提柱绳与支柱连接,不需要人工移柱。 片帮时超前支护容易,前探梁可直接伸出护顶,避免了工人在顶板无支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能有效控制冒顶等事故发生。 过地质变化带和人为原因造成悬移支架棚档过大时,由于调架困难,我矿研制了调架器,能有效调节棚档。 坑木使用少 π型钢梁放顶煤 支护强度小、钢梁容易折断、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人移柱、挂梁时等需过车操作烦琐并对安全不利,防倒绳日久容易断,工人容易忘记挂防倒绳造成伤人事故。 棚档过小不利于行人,工作面放煤时,煤不容易放出,矸子容易堵塞放煤口,影响放煤。需在老塘侧打挑棚支护,放煤前需要挪移,影响高产。 支架整体性差,片帮不能及时支护。当发生片帮、冒顶时,操作困难,需打撅棚后,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