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汉诗—古诗十九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汉诗—古诗十九首

第五章 汉诗——古诗十九首 一、名称由来: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 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作, 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 收入《文选》 , 题为《古诗十九首》。形式都用五言体, 语言朴素自然, 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 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作者为东汉末年的无名氏文人。 ☆《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区别: ①作者身份;②思想内容;③叙事抒情;④语言雅俗;⑤五言杂言。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1、起源于枚乘 此说见于徐陵的《玉台新咏》。因为徐将《西北有高楼》等八首诗题为枚乘杂诗,据此说,则西汉前期已经有文人五言诗。 否定理由(1)班固《汉书》之《枚乘传》及《艺文志》中都没有枚乘作五言诗的记载,这不符合班固作史的特点。(2)刘勰的《文心雕龙》有《明诗》一篇,说到“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朝臣的篇章和各地的民歌),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3)钟嵘《诗品》中根本没有提及枚乘之名。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2、起源于苏武、李陵说 此说见于萧统的《文选》和钟嵘的《诗品 》。苏武、李陵俱为武帝时人,据此说则西汉中期就已经有文人五言诗。 否定的理由(1)班固《汉书》之《李广苏建列传》未录苏武李陵的诗歌,只有李陵的一首楚辞,中写道“径葛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篾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死报恩将安归”,这首楚辞与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说法相合,真实地体现了李陵的处境和思想。(2)后人所谓的苏李诗与苏李事不合,都是写朋友夫妻离别之情、行役之苦,苏李素非至交,李陵曾奉命劝降,苏武以死相拒。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除此之外,以《怨歌行》(新裂齐纨素)和《白头吟》等诗歌作为五言诗的起源的说法都有牵强附会之嫌,成熟的五言诗当作于东汉。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129页)中说“任何一种富有生气和真实性的文学,无例外地起初一定是民间创造出来的,但是它也往往是朴素的,艺术水平不是高级的。当它在民间流行很广,引起某些上层文学家的注意时,它就会被他们采取并加工改造,于是一些新体文学在文学史上出现了”。五言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也遵循着民间创造、文人加工的发展规律。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一)民间创造 《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 战国时有《孺子歌》见于《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晋杨泉《物理论》中记载了一首秦代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二)文人的模拟 《汉书?外戚列传》中所记的戚夫人的《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 李延年的《李夫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文人五言诗最早的是班固的《咏史》(记叙的缇莹救父的故事)。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二、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 之后,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有许多有名氏的作品,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嫉邪诗》等,它们在内容和风格上比较接近乐府,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后为文人模拟和发展。《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三、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产生的社会背景: (1)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外戚交替执政,世族豪强横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知识分子们预感末日来临,因而在诗歌中表现末世的哀鸣。 (2)游宦之风盛行:知识分子们背井离乡,寻求出路,外有荡子,家有思妇,功名难得,失意者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所以古诗十九首相应的集中表现了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一)男女相思: 如:写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情人的《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写特殊身份的女子的相思之情的《青青河畔草》“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写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有借助神话传说些相思的《迢迢牵牛星》。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