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测量教学
二、施工测量的原则;四、施工测量的特点;五、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1) 图解法
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在图上直接量取放样数据。
(2) 解析法
根据工程建筑物轴线点或角点的设计坐标及控制点的坐标,利用坐标反算的方法,算出放样数据。
做出放样计划,编制施工放样图。;六、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若已知P点的测量坐标(xp , yp),而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x’p , y’p)时,则按下式计算:
x’p= (xp - x0 )cosα+ ( yp- y0 ) sinα
y’p= (xp - x0 ) sinα+( yp- y0 )cosα;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一 、已知高程的放样;第三节 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二、直角坐标法;三、角度交会法;四、距离交会法;第四节 已知坡度线的放样;第二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高程的测设;第三章 隧道施工测量;§3-1 隧道施工的特点及施工测量的任务和内容;;二、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洞外总体控制
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独立的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作为引测进洞的依据;对于较短的隧道,可不必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而以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2. 洞内分级控制
洞内控制点控制正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依据) ,正式中线点控制临时中线点;临时中线点控制掘进方向。;对于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开挖的隧道,其测量过程与先挖导坑后扩大成型开挖的隧道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对临时中线点、临时水准点的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或者是直接测设正式中线点、正式水准点。;4. 隧道施工的特殊环境对控制点布设提出特殊要求
隧道贯通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测量误差随着开挖的延伸而积累。洞外控制网和洞内施工控制测量应保证必要的精度。
控制点应设置在不易被破坏的位置处。;四、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3-2 隧道贯通误差 ;1. 贯通误差的分类;平面贯通误差在水平面内可分解为两个分量: ;2. 贯通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3. 横向误差和高程误差的限差;4. 影响贯通误差的主要因素及其分解;;注意:;§3-3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一、洞外平面控制测量;1. 中线法;2. 精密导线法; 导线的水平角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水平角只有两个方向时,可按奇数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和右角,这样可以检查出测角仪器的带动误差,数据处理时可以较大程度地消除此项误差的影响。; 隧道洞外导线应组成闭合环,一个控制网中导线环的个数应不少于 4 个;每个环的边数约为 4~6 条,应尽可能将两端洞口控制点纳入到导线网中。;3.三角网法;;二、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测量的等级划分;§3-4 进洞关系计算和进洞测量;进洞关系计算和进洞测量的主要任务;隧道进洞测设的主要方法——极坐标法;§3-5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一、洞内平面控制测量;2.导线环;4.交叉导线;洞内导线应注意的问题;采用双照准法测角,测回间要重新对中仪器和觇标,以减小对中误差和对点误差的影响;;二、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时,除采用常规的方法外,有时为避免施工干扰还采用倒尺法传递高程。 ;;一、概述;二、桥梁中线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四、墩台定位及横轴线测设;直线桥的墩台定位怎么定位?
;Company Logo;Company Logo;αi βi;墩台横轴线怎么测设的?;五、基础施工测量;六、桥梁竣工测量;桥梁竣工测量的目的:;高速铁路(客专)精测网施工加密与CPIII测量方法;提 要;一、高速铁路精测网简介;一、高速铁路精测网;第二级基础平面控制网(CPI)
CPI按B级GPS标准沿线路成对布设,相邻点对长边≤4000m,点对间短边在800~1000m且相互通视;
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
约束于CP0
第三级基础平面控制网(CPII)
CPII适宜采用GPS法测量,按铁路C级GPS标准沿线路布设成等边直伸形式,点间距在800~1000m,困难地段不短于600m。也可铁路四等导线测量。
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相邻点通视,约束于CPI。
;第四级桩基控制网(CPIII)
CPIII采用自由设站的后方交会法测量,距线路中线3~4m,通常沿直线延伸布设,点间距在150~200m。也可铁路五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