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璠-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殷璠-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PAGE PAGE 1 毕 业 论 文 2016届 题 目 殷璠“兴象”论发微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杨 阳 学 号 2012042416 指导教师 石明庆 论文字数 11469 完成日期 2016年3月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教 务 处 印 制 殷璠“兴象”论发微 2012042416 杨阳 摘 要:自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兴象”这诗学范畴,“兴象”逐渐成为初盛唐诗歌审美风貌的象征。本文在《河岳英灵集》文本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明清学者和现当代学者的文献材料,对“兴象”的产生背景、内涵、审美特征及明清发展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在现今的文艺理论场域中,“兴象”作为带有民族化色彩的理论术语,与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意象、意境等理论范畴共同构建成为了我国特有的传统文艺理论支脉,是不断充实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材料,对“兴象”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兴象,殷璠,河岳英灵集,中国古代诗学 Abstract: since Yin fan has proposed the poetic category “Xing-Xiang” in the collection of He yue heroes, it has gradually became the symbol of early Tang Dynasty poetry esthetic style. This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He yue heroes, 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of scholar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contemporary scholars, study the generation background, connotati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ed in the Ming and Qing of Xing-Xiang. In today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Xing-Xiang as the local color of theoretical terms, became an offshoot of endemic to Chinas traditional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magery, I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to enrich literary theory in ancient China constantly. It has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Xing-iang”. Key words: Xing-Xiang, Yin Fan, He yue heroes, China ancient poetics 一、研究缘起 “兴象”论,也称为“兴象”说,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运用“兴象”评论诗歌后开始引发历代学者对其关注。虽然历代学者对于“兴象”的研究不及“意象”、“意境”等诗学范畴,但在对于“兴象”的释义、意义、影响等多方面,已经提出了较为成熟的观点。 在20世纪,较早研究殷璠和《河岳英灵集》中相关诗学观点的是罗根泽先生,在其著作《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对芮挺章的《国绣集》、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中诗歌选录的标准和评论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罗先生在研究中认为,殷璠虽然主张的是“文质半取”,但其实是在强调卑薄声律;不轻视诗歌之美,更重视诗歌之用;不轻视诗歌的艺术价值,更重视诗人传达的人生价值。 在20世纪下半叶,研究殷璠及《河岳英灵集》的学者逐渐增多,在80年代掀起研究高潮,出现较多的论著及专题论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运熙的《释河岳英灵集序论盛唐诗歌》、《河岳英灵集的编集年代和选录标准》(与杨明合著)。其中前文主要结合盛唐诗坛的创作情况对“声律”和“风骨”两个概念进行阐释,后文则是通过集中对几首诗写作年代的考订,论证此文集的写作年代,并对殷璠选侍标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