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风湿病科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VIP

39 风湿病科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9 风湿病科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为主,可伴发热,头痛等症。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块瘰”(痛风石)。血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无症状的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的典型病例,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应与蜂窝织炎、丹毒、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等相鉴别。 2.间歇期痛风: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间的缓解状态,通常无明显关节症状,此期诊断有赖于既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病史及高尿酸血症。 3.慢性期痛风:反复急性发作多年,受累关节肿痛等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皮下痛风石多于首次发作10年以上出现,是慢性期的标志。 4.肾脏病变:慢性尿酸盐肾病可有夜尿增多,出现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轻度红白细胞尿及管型、轻度蛋自尿等,甚至肾功能不全。此时应与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风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 1.急性发作期 (1)湿热蕴结证:发病急骤,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得温则舒,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2.间歇期 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1)痰浊瘀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痛风结石,或皮色紫暗,舌质衬紫或紫,苔厚腻,脉弦或沉涩。 (2)脾肾两虚证:病久屡发,神疲乏力,脘痞纳少,腰膝酸软,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或在指尖、跖趾、耳廓等处有痛风结石,舌质淡紫,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濡或沉或兼涩。 二、治疗方法 (一)基础治疗 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饮足够的水,保持每天(24小时)尿量2000ml以上。 4.碱化尿液。 5.避免受凉、劳累、外伤。 (二)辨证论治 1.急性发作期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①推荐方药: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炒苍术、川黄柏、川牛膝、独活、全当归、川芎、虎杖、防风、土茯苓、萆薢、泽泻、牡丹皮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中药外敷:选用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之品,如芙黄膏或如意金黄膏,凃敷红肿疼痛关节,每日2次,每次3~4小时。 ③中药泡洗技术: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中药或随症加减,煎煮后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④三棱针刺络放血: 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取阿是穴,放血1~2ml,每周2~3次。还可选用火针疗法、梅花针扣刺结合拔罐法等方法治疗。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①推荐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炙麻黄、生黄芪、生白芍、苍术、羌活、当归、土茯苓、萆薢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中药外敷:选用驱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药物,如乌头汤制成散剂,黄酒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3~4小时。 ③中药泡洗技术: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中药或随症加减,煎煮后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2.间歇期 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①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防己、桂枝、当归、白术、淫羊藿、苡仁、土茯苓、萆薢、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中药泡洗技术: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健脾利湿,益气通络中药或随症加减,煎煮后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1)痰浊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泄浊 ①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茵陈、威灵仙、海风藤、猪苓、金钱草、土茯苓、萆薢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中药泡洗技术: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活血化瘀,化痰泄浊中药或随症加减,煎煮后熏洗患处,每日1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