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弱(下).ppt

第十四章 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弱(下).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弱(下)

君主集权的发展 秘密立储匣→ 乾清宫 君主集权的发展 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制度化。 秘密立储的制度,摆脱了“嫡长”观念的束缚,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由皇帝全权决定皇位继承人,是皇权强化的表现。 秘密立储 君主集权的发展 奏折制度 清圣祖 康熙皇帝 玄烨 康熙皇帝允许亲信官员用奏折报告机密事件,派遣专人投送京师,不经过通政使司、内阁,直达皇帝。皇帝用硃笔写批示于奏折上面,发还执行。 君主集权的发展 康熙硃批江宁织造曹寅奏折→ 雍正以后,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 奏折具有密、速、详的特点。通过奏折制度,清代皇帝不仅能够多渠道地了解下情,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也大为强化。 君主集权的发展 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 雍正七年(1729),对西北蒙古用兵,军报频繁,在雍正寝宫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需房”,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更名“军机处”。 雍正有意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是军机处的设置背景。 * * 中 国 古 代 史 湖 北 大 学 第十四章 明清:多民族统一国家的 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弱(下) 一、清初的政治与经济 二、帝国斜阳:康乾盛世 内府抄本《懿贵妃遇喜档》 一、清初的政治与经济 1、大一统的实现 2、清初政治 3、清初经济政策 1、大一统的实现 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的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谭其骧(1911—1992)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1)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叛。 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皆反。 1678年3月,吴三桂称帝,8月,病死。 1679年10月,吴世璠自杀,叛乱被平定。 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1681年,郑经病逝。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军渡海攻克澎湖,郑氏集团首领郑克塽(1670—?)请降。 台湾设府,下辖三县。 (2)统一台湾 (3)稳定对西藏的统治 间接管辖——直接管辖 五世达赖喇嘛银像 顺治九年(1652),达赖喇嘛五世赴北京朝见顺治帝。次年达赖返藏时,清朝册封达赖喇嘛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确立了历代达赖喇嘛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册封的制度。 敕封达赖喇嘛之“金册” 五世达赖喇嘛金印 册立班禅 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廷派人入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确立了“班禅额尔德尼”这个称号以及班禅在西藏的政教地位。 班禅印 雍正五年(1727),设置了两个驻藏大臣。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 乾隆十六年(1751),建立政教合一的西藏噶厦地方政权,噶厦在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领导下处理西藏政务。 并确立了在西藏长期驻兵的制度。 乾隆五十六年(1791),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西藏章程》。 金写本藏汉合璧经策 康熙征噶尔丹记功碑 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攻入内蒙古。 康熙1690、1695、1697年三征漠北,在乌兰布通、昭莫多等地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兵败自杀。 (4)平定准噶尔部 (5)民族政策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分而治之”、“众建而分其势” 中国抚驭远人,全在恩威并用,令其感而知畏,方为良法。若如明季汉官,当外藩恭顺,则藐忽而虐侮之,或且勒索滋虐,及其有事,则又畏惧而调停之,往往激变,率由于此。……少其地而众建之,既以彰赏罚之典,又使力少不能为乱,庶可宁辑边陲。”  《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一六 2、清初政治 (1)剃发令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谕礼部曰:向来薙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不几为异国之人乎?此事无俟朕言,想天下臣民亦必自知也。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薙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致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绝不轻贷。 (2)整顿吏治。“安民之本,首在惩贪”。 (3)招揽人才,打击江南文人反抗势力。 顺治十四年(1657), “科场案”。 江浙文人涉丁酉一案不下百辈,社局于此索然,几几乎熄灭矣。 3、清初经济政策 (1)重建赋役制度。 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免。 顺治1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